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日前,来自雪域高原的百余名先心病患儿来到北京接受免费救治,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1岁。这是截至目前西藏一次性救治先心病患儿规模最大的一次。西藏计划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全区018岁儿童先心病患者的免费救治工作。财政为此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患儿先心病救治,并为患儿及其监护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费补助。救治先心病患儿,只是西藏财政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个小事例。在中央和西藏地方财政的支持下,西藏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期盼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困有所助的美好愿景已经变为现实,雪域高原开满幸福之花。百万农牧民不再为病所困今年40岁的布色是那曲县孔玛乡六村村民,去年因患颅内动脉瘤破裂,在西藏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前后总共花了12万元。按照相关政策,布色到那曲县医管办报销了5万元,然后又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报销了7万元的农牧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布色住院的所有费用全部报销,自己没花一分钱,是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制度给他带来了这样的实惠。被称为雪域高原的西藏高寒缺氧,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特殊的环境和气候,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为了让广大农牧民看得起病,从2003年起,西藏自治区开始在农牧区建立和推行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医疗制度。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牧区医疗制度全覆盖,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家规定目标,百万农牧民看病就医得到有效保障。据了解,旨在提高农牧民医保水平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由2005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元,农牧民个人缴费标准年人均20元。2012年农牧区医疗制度最高报销额度达到各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2011年自治区财政落实农牧民医疗资金6.3亿元,今年安排资金7.27亿元。其二,建立了大额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制度。2011年,自治区财政投入2300万元为全区农牧民购买了保额为7万元的大额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其三,建立并完善了医疗救助制度。由2007年的3万元提高到6万元,2011年自治区财政落实医疗救助资金1.277亿元。可以说,西藏目前已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补充医疗保障为辅、以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艾俊涛介绍说。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农牧区医疗保障筹资渠道,稳定了资金来源,建立了政府主导、风险共担的现代保障模式。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社保处处长肖厚国表示,这项政策降低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衷心欢迎。在那曲县那曲镇卫生院,遇到前来看病的该镇仁毛村村民罗嘎。今年37岁的罗嘎患有关节炎,按标准,她一年可报销5万元的住院费用。至于平时看病拿药,卫生部门专门为农牧民发放了《家庭医疗账户本》,费用从医疗专项经费中支出。罗嘎说:现在看病吃药,不再像过去那样担心钱了。这不,今天看病只花了5毛钱的挂号费,药费全免了。据艾俊涛厅长介绍,十五以来,自治区财政集中改善了7地人民医院、藏医院医疗设备,统一为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X光机、心电图机等基本医疗设备。为全区74个县配备了救护车、600多个乡卫生院配备了流动卫生服务车、为28个边境偏远县医院配备了急救车辆。同时,通过政府购买专业技术性公益岗位,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实行乡村医生基本报酬和奖励政策,以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现在,西藏各级各类卫生机构达1300多个,卫生技术人员约1000名,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了2.5张和3.05人。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尤其是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西藏人民的平均寿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延长到了现在的67岁,百岁老人也逐渐增多。就业门路越来越宽今年47岁的索朗卓玛是拉萨市城关区居民,得益于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制度,去年,索朗卓玛进入城关区环卫局保洁公司,当上了一名环卫工人,月工资2600元,市、区财政还为环卫工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真是太感谢政府了,不仅自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自己的收入可以成为整个家庭的重要支撑了。索朗卓玛用藏语告诉。拉萨市财政局副局长任玉萍介绍说,截至目前,拉萨市公益性岗位总人数已达3800人,受益者大多是零就业家庭和3445人员。他们不仅可以拿到稳定的工资,而且政府还为他们缴纳各项社会保险。2011年拉萨市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00万元,今年增加到500万元。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社保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区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总量达2万个,自治区财政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1.06亿元。据悉,从今年起,公益性岗位补贴在原来享受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20%,每人每月按类区不同分别增至1080元和1140元,各级财政并为其购买五项保险;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类区不同分别给予每人每月400元、500元和600元的生活补助。掌握一种实用技能,就多一种就业选择,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到一技之长,更要学会为人处事,真正做一名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牧民。说这话的是拉萨市达孜县的农牧民拉巴次仁。2011年9月20日,由财政出资补贴,拉巴次仁和70名来自拉萨市7县1区的青年农牧民在拉萨交安驾校举办的青年农牧民驾驶技能培训班上接受了为期90天的驾驶技能培训。如今,拉巴次仁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已顺利找到了工作,因掌握了驾驶技能,为自己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近年来,西藏通过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加大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仅2011年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500期,培训各类人员2.53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63%以上。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西藏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励、见习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三支一扶等多项就业扶持政策。2011年,企业每吸纳1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按照合同期限分别给予企业5000元、1.2万元和2万元的一次性就业奖励资金,2011年自治区财政为此落实奖励资金709.6万元。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11年公开招录了1300余名人员到基层进行三支一扶,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90.55万元为他们购买商业医疗和意外保险。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使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势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了87.94%以上。2011年共有1658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其中应届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5年来财政共支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励资金2150.2万元。为了让群众有活干、有饭吃,近年来,西藏各级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开就业门路,鼓励创业就业,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城乡的就业机制。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371万人次,共培训农牧民5.4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58%。社保送到家,养老不用愁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江村77岁的农民卓玛从2010年起开始领取养老金,老人说:没想到自己也可以拿工资了。截至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西藏实现了全覆盖,涉及农业人口221万人。这是继种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种粮还给费之后的又一惠民政策,使农牧民实现了老有所养的梦想。政府给我们发放养老金,给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是一个得民心的好政策。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纳金村67岁的格桑玉珍老人说。千百年来,西藏农牧区同内地农村一样,养老的任务往往落到儿孙身上。但随着时代变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牧区青年纷纷进城打工谋生,在西藏农牧区出现了不少空巢老人。在这种情况下,养儿防老的传统已难以维持。2009年11月,经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拉萨市城关区、山南地区扎囊县等7个县被列为西藏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县。2010年11月,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区73个县,实现全覆盖,比原定目标提前两年。从今年起,西藏提高了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标准,个人缴费标准由原来的100500元5个档次调整为1001200元12个档次,政府补贴由原来的年人均30元调整为3085元12个档次,对重度残疾人按最低缴费标准100元给予全额补贴。对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农牧民每人每月基础养老金由55元提高到90元。曲水县南木乡江村69岁的农牧民旺堆和他的老伴每个月都能领到180元的养老金,他们是拉萨市首批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农牧民。旺堆说:这180块钱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可以贴补些家用,还可以改善一下吃穿,让生活更好一些。采访时获悉,西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寺庙僧尼社会保险,1879名僧尼将陆续领到基础养老金。截至2011年末,西藏已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普惠雪域高原的社保网,实现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在推进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区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达到184.81万人,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总计83.88亿元,待遇支出总计66.85亿元。雪域百姓在温暖中前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城乡群众切实感受到看病容易了,就业门路宽了,社保更贴心了。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