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1981年,我走进上杭县劳动服务公司简陋的办公室开始,就与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这是一个新成立了机构,什么也没有,看到办公室三位老同志,加上我就四个人,一个退休返聘的,一个即将退休,一个年近半百,就我一个年轻人,心里真是凉极了,而且还不知道这是个干什么的单位,真后悔,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干我的专业当老师好!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既然来到了这个单位,总得干干看,如果不行的话,再找个好单位。没想到走进劳动服务公司后,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事业,这一干就是三十一年,多少次调离和升迁的机会,我都放弃了,别人都说我傻,尽管都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就业服务机构却始终不被重视,从成立开始,其性质、名称一直非常复杂,其性质有行政机关、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收自支事业,还有企业化管理事业;而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称就业管理局的、有称就业服务局的、有称劳动服务公司的、有称劳动就业服务所的、有称劳动就业管理处的、有称劳动就业中心的等等。人们都说做就业服务工作的,自己的工作都不稳定,也许什么时候改革,就可能下岗失业了,所以,我多少次能进公务员队伍,有高升的机会,都放弃了,别人总说我傻。可我却偏偏我爱上了就业服务事业,离不了。三十一年,弹指一挥间,我在基层就业服务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为能在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工作感到光荣和自豪!建立之初,劳动服务公司白手起家,办公场所还是租借的,记得那个时候的劳动服务公司主要有两项业务:一是管理几家原知青办为安排回城知青而办的企业,有知青商店、知青竹器厂、知青服装厂三家企业;另一项业务是往国有或县办集体企业介绍临时工,并收取临时工管理费。偶尔也办一、二期服装缝纫或理发培训班。那时年轻,什么事情都抢着做,经常深入农村企业,赶集卖服装厂生产的服装。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劳动制度改革的四个暂行规定,使劳动服务公司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三项内容:一是管理劳动合同制工人,包括办理劳动合同制工人录用手续、督促企业与劳动合同制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公证处鉴证、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建立档案等;二是办理国营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的招收录用手续;三是向国营企业征收失业保险基金。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办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招收录用手续、办理城镇待业人员的《待业证》、为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前培训授课并办理《就业前培训结业证》、劳动服务公司办公室的事务并兼出纳,以及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建立档案,每年的技校招生还得协助,那时还年轻,尽管工作量较大,干劲却很足,坚持快办办好,经常加班。每帮助解决一个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心里美滋滋的。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我县农业劳动力日益富余,他们开始自发地向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转移,1989年开始,劳务输出就成了劳动服务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我们对每一批劳务输出都很重视,除了按用工方的条件和要求认真进行挑选外,每一批劳务人员都由我们公司包专车,并指派专人护送到用人单位。不知道的人都认为,送劳务人员到用人单位就是去旅游,一定会争着去的。其实,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知道护送劳务人员到用人单位是多么艰辛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交通十分不便,上杭到广东和本省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只能用汽车通过国、省道输送。那时,汽车从上杭到厦门,如果顺利不堵车的话,也就六、七个小时,而上杭到广东的深圳或东莞,大约要近20个小时。可当时沿途都在修路,经常会堵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1991年2月,那天正好是元宵节,我送一批劳务人员到厦门务工,早上6:30从上杭包车出发,开始,还算顺利,从上杭到龙岩几乎没有堵车,可从一出龙岩就开始堵车了,一路上是走走停停,时快时慢,有时一堵就是几个小时,天气热,没有空调,不管车停多久,人都不能下来,怕人一下车前面路就通了,所以堵在路上的时候,一般都不让下车,吃喝都在车上,由于这批劳务人员16人,全是女的,中学刚毕业,都没出过门,大部分还会晕车,车上是又热又闷,而且酸臭味很重,那种苦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直到凌晨1点多才送到目的地,把人交给企业,安置她们住下后,已经快凌晨二点了,企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已经在杏林招待所安排了住宿,我就自己来到杏林招待所,可是时间太晚了,不管我怎么敲门,也没人理我,无奈之下,只能在杏林公园的长凳上对付着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到企业办理了相关用工手续后,在企业的食堂吃完中饭后,连厦门城里也没进就坐车回上杭了。象这样劳务输出送人,在当时是常事,我几次送人到广东的深圳、东莞,却连深圳、东莞的街道也没去过。说实在话,由于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劳务输出送人是一件苦差事,因我较年轻,每次送人基本上是我,但我毫无怨言,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多为我县的就业做点事。那时,很多老百姓找我,希望我能介绍他们的子女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我也乐于做好这件事。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大量职工下岗分流,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劳动服务公司的任务就是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转岗培训和再就业工作。我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培训授课,为他们讲解政策,提供职业指导,由于我对再就业政策较熟悉,下岗失业人员都愿意找我谈心,听我讲政策。进入新世纪后,2003年,上杭县劳动服务公司更名为上杭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由主要面向城镇向统筹城乡就业转变,随着上杭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先期劳务输出在深圳务工致富成了老板的杭籍企业家纷纷回乡投资办企业,而优越的投资环境更吸引了众多的外资到上杭投资兴业,规模以上企业迅速发展,用工量剧增。上杭由劳务输出大县转变为劳务输入县,山区县也开始出现民工荒。尤其是近几年来,企业纷纷向劳动保障部门告急:招工难。于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就成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的一员,我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企业和农村,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紧张问题;了解城乡劳动者情况,引导和动员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并推介他们到县内企业就业。近年来,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成效显著,工作经常有创新,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能为就业服务工作尽点绵薄之力我很欣慰。自从进入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有几次调动和升迁的机会,我都因为舍不得离开就业服务机构而放弃了,别人都说我傻,人们都千方百计往公务员队伍挤,更别说有升迁的机会,可我就是爱上了就业服务事业,对就业服务事业情有独钟,每一次的调动,我都选择了留在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并始终尽职尽责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无怨无悔。如果有机会从头再来,我依然会选择就业服务工作,能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我知足了。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将继续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还有一个原因让我始终不愿离开劳动保障队伍,那就是我喜欢写作,喜欢把劳动保障,尤其是就业工作的发展写下来,热情讴歌劳动保障的好人好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保障,支持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就喜爱看党报党刊,并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着写点东西,把我所见所经历的上杭劳动保障工作的好事、新鲜事写下来,寄到报社,当我的第一篇文章,刊登在报刊时,我激动地好几个晚上从梦里笑醒,正是见报后给我的享受,让我迷上了写作,双休日,节假日,我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写作上,每年发表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上的文章上百条。我写的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论文多次获奖,为各级研究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今后,我要继续把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的好人好事写出来,我要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鼓与呼,让人人都来关心支持就业服务事业。上杭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华伦辉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