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2010年度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

2018-07-01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一、就业城乡从业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4754.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60.29万人,第二产业1996.97万人,第三产业1697.42万人,分别占全省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22.3%、42.0%、35.7%。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763.75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1181万人,社区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145.34万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8.66万人,连续六年新增就业超百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9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9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0.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6%。全年共帮扶1484户城镇零就业家庭中的1836名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连续40个月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年共组织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1600余场,服务高校毕业生260多万人次,配合组织部门选聘约4000名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村任职。全省共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305家,安排1705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有10842人通过见习实现就业。通过就业帮扶,共有1112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和2633名长期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12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771万人。全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896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1552元,同比增加657元和224元,分别增长15.5%和16.9%,对农民增收贡献率分别达59%和20%。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截至2010年末,全省认定困难企业1210户,补贴社保、岗位、培训三项费用4.07亿元;全省18.42万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核减失业保险费10.2亿元。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养老保险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503.3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18.4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17.31万人和32.76万人。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388.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截至2010年末,全省累计有388.27万人纳入社区管理,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94.9%;档案接收累计人数384.82万人,档案接收率99.1%;2009年、2010年累计为386万企业退休人员实施免费体检。2010年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99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5%,其中基金征缴收入89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3%。全年基金总支出73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7%,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和丧葬抚恤补助支出合计68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2%。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219.03亿元。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2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80.5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0.6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减少1.11万人和增加0.97万人。2010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其中基金征缴收入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9.85%。全年基金总支出7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52%。年末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2.80亿元。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率先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止到2010年末,全省新农保参保人数1514.56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746.99万人,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和老年农民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全覆盖。2010年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0.06亿元,其中个人缴费66.73亿元,基金支出76.45亿元,基金累计结余209.14亿元。医疗保险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48.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1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405.06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43.2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2.56万人和24.57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406.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10万人。2010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4%,其中基金征缴收入32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0%。全年基金总支出27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9%,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26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1%。年末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439.60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264.17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5.43亿元。2、城镇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全省城镇居民参加城镇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0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3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920.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6.62万人;城镇居民参加新农合480.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34万人。全年享受待遇人数227.6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失业保险年末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53.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64万人。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6万人。2010年全省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68.48亿元,比上年增长8.69%;其中基金征缴收入6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4%。全年基金总支出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年末全省失业保险基金结余172.27亿元。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年末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05.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41万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9.79万人,比上年增加0.45万人。年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473.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96万人。2010年全省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2%,其中基金征缴收入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9%。全年基金总支出1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7%。年末全省工伤保险基金结余35.32亿元。年末全省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86.44万人,其中女职工489.8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3.98万人和62.27万人。全年享受生育保险待遇24.4万人次。2010年全省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3%,其中基金征缴收入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7%。全年基金总支出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4%。年末全省生育保险基金结余40.03亿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年末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69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5.35万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204.70万人。企业年金年末全省有1456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31.34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122.53亿元。三、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省人才资源总量8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万人。年末,全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84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52人。组织实施第七批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实施资助项目273个,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989人。全年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65万名。大力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启动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6万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22523人,新增紧缺型技师、高级技师15571人。全年共选送1051名服务业人才赴港培训、7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海外学习,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353项。年末,省级以上留学人员创业园39家,累计已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81个。年末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32所,比上年减少了2所;在校学生3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万人;全年招生11.58万人,毕业8.9万人,毕业生当年总体就业率97.0%。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35.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27%。年末全省共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250个,全年共开展培训121.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年末全省共有就业训练中心104所,培训95.77万城乡劳动者,比上年末减少3.64万人。全年共有79.11万人参加了就业再就业培训,其中下岗失业人员57.43万人;19.78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7.81万人,其中转移前技能培训42.65万人。全年共有127.3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2.6%,99.7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上年下降3.0%,职业技能鉴定平均通过率78.3%。四、人事管理圆满完成201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全省19.92万人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省级机关面向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招考比例达到80%。顺利实施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共培训行政机关公务员99.37万人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省实施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签订聘用合同的人数均超过90%。进一步规范、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万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顺利落实。2010年,我省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134名和随调随迁家属895名,圆满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各项军转安置任务,接收安置总数、师团职干部数和随调随迁家属安置数均居全国第一位。全年共组织各类人事考试133次,比上年增加38次;参加考试79.3万人次、174.8万科次,分别比上年增加16.4万人次、49.1万科次。五、工资分配、劳动关系和劳动者权益维护2010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0505元,较上年增长12.86%。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普遍开展企业工资支付能力专项调查,13个市均发布了工资指导价位,累计发布2958个工种岗位的指导价位。劳动关系运行总体和谐稳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显著提升,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企业集体合同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省累计签订有效集体合同10.86万份,涉及职工693.18万人。全省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全省13个省辖市全部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县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建率达96%,组建率居全国第一。2010年,全省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8.5万件,涉及劳动者9.6万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3.19%和40.32%。其中立案受理集体劳动争议273件,涉及劳动者852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8.24%和45.85%。此外全省各级仲裁机构还处理人事争议30件。劳动保障两网化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年末全省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130个,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组建率100%。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1274人。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等专项执法行动。全省共主动监察用人单位92310户,对216484户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24524件,其中举报投诉案件21717件。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为65万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为32万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5.1亿元,其中农民工21.6万人,追发工资等待遇4.0亿元;督促14768户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督促10830户用人单位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34558万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704户,责令用人单位清退各种风险抵押金289.6万元。六、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省共有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119个,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17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502个。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县级以上人力资源部门所属公共人才服务机构144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42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1331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内资企业2494个;港澳台及外资企业8个。全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用人单位80.55万户次。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9803场次,参会用人单位36.05万户次,提供招聘岗位604万个,求职人数690.13万人次。通过网络提供招聘服务用人单位17.99万户,发布岗位信息308.47万条,发布求职信息289.07万条,达成就业意向216.96万人次。全省21家省级人才市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区域辐射作用,通过举办全国性、全省性、区域性人才交流活动,配置各类人才30万人以上。率先出台加强农村基层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基层、农村延伸,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街道、乡镇、社区全覆盖,配备专职人员的村级平台建成率达30%。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顺利完成,以一卡、一网、一号为载体的一体化应用系统基本覆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业务。2010年,全省累计发放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700万张。整合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构建全新的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网上公共服务体系。169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上网公开,实现11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受理,92个办事项目网上直接办理或查询。12333综合咨询服务功能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全年电话咨询呼入总量550万次,全省12333人工电话服务座席200个,人工服务接通率80%,12333咨询服务网回复网上咨询7万件,公众满意度95%。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省人力资源社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