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断变化的。总体上来讲,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够拉动就业,只有就业的持续增长才能够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但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是否实现良性的互动,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十二五时期,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为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并推进充分就业的实现,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并提出实现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互动状况1、在改革开放中,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推进就业,探索良性互动之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首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锢,在农村,实现联产承包制,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随后乡镇企业的兴起和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启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据统计,1981-1990年的十年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7800多万人。在城镇,实行搞活经济与广开就业门路并举,一方面加大轻工业,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恢复发展城镇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另一方面,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不仅化解了历年积累的上千万下乡知青回城后的就业问题,并且还消化了一批当年新生的劳动力。据统计,1981年至1990年十年间,城镇新安置就业总数达6500多万人。就业问题的初步解决,也为全党全国将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提供了重要条件。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就业制度改革也随之推进。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业以民工潮的形式演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步入发达,吸纳了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资料显示,全部迁移人口数量为1246万,占总人口的10.6%,其中省内迁移为7.7%,跨省迁移为2.9%。如此推算出全国迁移人口总和为1.2亿,其中90%以上的迁移人口为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据专家估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为2-3%。与此同时,在城市,与国企改革同步,城镇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引擎,并且拓展了我国城镇就业新的领域。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一批企业关闭破产,出现三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严峻局势,但由于实行再就业政策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而保证了基本平稳的过渡;同时,通过发育劳动力市场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增长,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这一阶段国民经济保持了8.8%的增长,城镇就业的增长与减少相抵,也仍为正增长。使我国经济与就业同时度过了难关。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经济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同时,我国也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新时期,在就业上也面临着三碰头的严峻形势,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类问题在同一时期达到高峰期。由于制定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行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使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结合在政策上有较明确的体现,同时,对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给了支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流动就业进一步取消限制,给予了鼓励和保护,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城乡就业有了新的增长。特别是2008年至2009年,为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重大冲击,在实施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实施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的六大举措,化解了上千万农民工、几百万大学生的失业危机,在一年中实现了全国就业局势的稳定。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互动的基本状况:从邓小平同志1979年提出要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解决就业问题;到江泽民同志2002年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再到胡锦涛同志2003年提出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2006年提出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2008年颁布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中规定:坚持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直到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由此都可以看到我们在对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上,认识一步步深化,方向愈来愈明确,实践在探索中前进。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与就业同增长。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和就业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1980年至2009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0%;城乡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1%。三十年中,我国实现了经济与就业的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