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 (唐述权 杨文全)“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郑重做出“安民告示”。
李克强总理的“安民告示”,基于我国的“家底”:“我们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我们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
李克强总理的“安民告示”,给全国老百姓吃下“定心丸”,给地方和企业刻下“定盘星”:“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下调社保费率,事关企业和个人减负,也事关社会保障工作的平稳运行。下调目的,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话说,“总的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从长远考虑,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这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明确方向。而这项改革早已开始“试水”。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分两次先后要求下调失业险费率,以及工伤险、生育险费率,社保“五险”费率由41%降低到39.25%,总降幅为1.75%。据测算,每年可为企业和职工减负67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