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5万亿长期险资找出路 广东要开渠“引活水”

2017-04-17 08:00:01 无忧保

  延迟退休?以房养老?长假前后,养老的话题再度成为国人热议的焦点。尴尬的是,在海外作为养老保障重要补充的商业保险,在国内却因收益率偏低难以扛起大梁。

  另一方面,不少利国利民的重大项目建设,却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若能开得活渠,将保险资金的活水引入到长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无疑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近两年来,社会各界盼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呼声日渐高涨。在此背景下,不少重大项目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能看见保险资金的身影。

  而据昨日最新消息,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在内,险资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上限有望均提高至30%,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通道。

  对广东而言,保险资金总量虽大,但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资源却还非常有限。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保险业资金融通的功能,引来更多“活水”,为未来数万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输血值得进一步探索。

  可预期的是,未来保险资金在以债权、股权等形式投资广东的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参与广东投融资体制改革,入股地方金融机构,投资广东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不动产、医疗机构和养老社区项目等方面必将大有可为。

  ■风向 政策频打“强心针” 投资基建高潮乍起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拓宽保险覆盖面和保险资金运用范围,进一步发挥保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这无疑又为保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

  为保险资金“松绑”的“底气”在于,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业已积累了庞大的资产。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保险企业总资产达79058.92亿元,资金运用余额72706.48亿元。其中,7年期以上的长期资金占70%,规模高达5万亿。

  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王绪瑾看来,作为金融系统之一的保险行业,具备着经济保障、资金融通等功能,理应更多地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且保险资金最适合投入到资金量大,投资期长、高收益的项目中,特别是保险债权计划,以20亿元起步,动辄上百亿元,期限则在7年以上,从资金量和期限来看都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非常匹配。”

  事实上,在国内不少的重大项目中,都已能看到保险公司活跃的身影。今年6月,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人寿、太平洋保险、太平保险、中意人寿、阳光保险和合众人寿9家保险公司豪掷360亿元,为中石油西一、二线管道项目“输血”,这是保险资金首次采取“类银团贷款”创新模式参与国家能源项目建设。此外,保险资金还驰援了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北煤南运锦赤铁路、上海青草沙水源工程和北京“蓝德计划”保障房项目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诸如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保险业在全国23个省市投资基础设施达3240亿元。这其中,最受保险公司青睐的是基建债权投资计划。一些保险公司还推出了挂钩相关基建项目的保险产品,例如,“泰康财富智选—基础设施全能保险计划”,太平人寿“太平盛世金享—南水一号全能保险计划”等。

  收益较高是保险公司青睐债权计划的重要原因。今年初,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一次讲话中透露,截至去年12月备案的债权计划,平均投资年限7年,平均收益率6.36%,是当年全行业总投资收益率的1.88倍。

  为进一步增强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8月27日,保监会出台了《关于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支持保险公司以股权、基金、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民生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等新型金融工具。

  相比银行信贷融资等,虽然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整体规模并不大,但潜力可期。今年2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从备案制改为注册制,降低了门槛简化了流程,险企投资基建迎来新一轮高潮。有保险资管公司人士预计,未来债权投资计划在保险公司的投资中占比有可能达到10%,超过股票等权益类投资。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