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养老
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高龄农民工陷入老无所养的尴尬境地 需政策的帮扶


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高龄农民工陷入老无所养的尴尬境地 需政策的帮扶
过了正月开了春,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民工中,不论在建筑工地还是环卫场所都不少已经是年过50岁,被我们称为“高龄农民工”的人。由于年龄问题的尴尬,他们有的虽然在工作岗位上却徘徊在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有的虽然告老还乡,却因为无法连续缴纳社保15年而无法享受养老金。(3月20日中国网)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高龄农民工”已达4600万人。从就业服务的规定来说,农村劳动力进城以后,男性60岁、女性55岁属于退休年龄。用人单位将无法和这些“高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高龄农民工”的就业无疑遇到巨大的挑战。
而与就业同样尴尬的还有他们的养老。由于养老制度设计的问题,很多“高龄农民工”当初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养老保险,即使有少部分参加了养老保险,也是刚参加不久,而根据国家的养老金领取的相关规定,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转换需要满足缴费15年的条件,并且要连续缴纳社保15年以上才能够享受养老金。于是绝大多数“高龄农民工”就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打工工作不好找,即使找到也得不到保障;不打工,回家,不能领取养老金,失去生活来源,生活就马上可能陷入贫困。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度在大力开展扶贫帮扶工作,都在尽心尽力解决贫困户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如果国家的相关政策不作调整,遍布全国各地的四千多万“高龄农民工”就可能返乡,而且由于他们中很多人长期离开农村,疏于农活,他们中很多人就可能成为新的贫困户,而且随着一批批农民工逐步成为“高龄农民工”,“高龄农民工”群体还可能源源不断地向农村输入大量的农民群众,这当中包括贫困户群众,这对各级政府的扶贫工作,将带来重大影响。
如果农村的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大量“高龄农民工”中的群众又加入到贫困人群中去,这给扶贫工作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对此高度重视,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高龄农民工”进行政策帮扶,比如像当年解决老年职工的参保一样,让一部分在城市打工多年,但离15年缴费期还有一定距离的“高龄农民工”,通过补缴获得城市养老,从而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高龄农民工”他们年轻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政策的原因,他们老了,却陷入老无所养的尴尬境地,政府对他们进行政策扶持,助他们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这是值得期待的。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