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有所养破解“吃亏”心态 职业年金是养老并轨的“润滑剂”


以老有所养破解“吃亏”心态 职业年金是养老并轨的“润滑剂”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规定的职业年金似乎有些“两头不讨好”:企业职工认为“不公平,为什么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表示“本就薪酬低,还要扣职业年金,养不活自己了”。这种“吃亏”心态源于,对4000万体制内人员来说,原来无需缴纳养老保险,现在扣除4%的职业年金等于变相降低了薪酬,不仅让本不宽裕的生活更见局促,将来拿多少年金还是未知数;对更多的普通职工来说,职业年金客观上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之间仍有一定的养老保障差距。
围绕职业年金的激辩,折射出民众对养老公平和老有所养的期盼。研究认为,有退休前工资收入的60%可以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准不降,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2014年《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为40%左右;《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称,2011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为50.3%,低于55%的国际警戒线。年老体弱时可能面临“银发贫困”问题,让许多人心里发慌。
解决这种“吃亏”“焦虑”心态,不在于职业年金缴多少、拿多少,而在于通过各种措施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努力让每一位劳动者退休后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除了通过免税等调控手段推进企业年金,弥合养老保障差距外,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保的补贴力度,减轻个人和企业的负担,提升社会保障整体水平。比如,目前我国的“五险一金”已占工资总额的40%至50%,能否拿出一些国企红利、三公经费、财政资金来弥补社保,使社会保险费费率逐步降至一个合理的范畴,让企业有余力设立企业年金,让职工有余财加份商业保险?
再有,有机构统计,按照目前全国机关和事业单位每月平均工资3000元计算,每年职业年金的缴费规模在1100亿元左右,如何开展市场化、专业化投资运营,保障千亿规模职业年金的安全、促进增值、安定人心?
职业年金的背后,隐藏着养老公平、养老金收支平衡和社会保障等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后续的加大投入、规范管理、积极运营等措施还需不断跟进,使社保真正承担起社会“稳定器”和“和谐仪”的作用。(徐清/文)
职业年金是养老并轨的“润滑剂”
职业年金制度是养老并轨改革的“润滑剂”。它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发挥着补充养老的作用。从本质上看,职业年金是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这种延期支付的目的,是为职工未来的退休养老做准备,以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它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的重要作用。养老并轨的目的是“转机制”并非“降待遇”,职业年金是保障机制顺利转轨、待遇保持不降的有效方法。此外,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也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稳定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队伍。所以说,职业年金制度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一种科学的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养老并轨改革中的“润滑剂”。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