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社保自由缴时代。
人社部: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据人民网(603000,股吧)消息,本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网友在人民网“部委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的有关“退休制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负责人在解答这一问题时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言一出,立即引发民众热议。11日,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人社部正在调研,等方案确定后将向社会公布。
人社部在答复人民网网友时表示,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对于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退休后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也有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是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人社部认为两种观点各有道理,该部门表示:“我们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在总结国内外一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论证,随着社会共识逐步增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弹性延迟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话题成为市民议论的焦点话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中的解答事关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发热议。各大门户网站也在第一时间就相关问题开展问卷调查,但结果显示七成多的网友反对“弹性延迟退休”这样一项措施。本报“伊查到底”栏目的记者所接收到的民意信息表示:尽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增加退休工人的工资收入、缓解养老基金缺口、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但推迟退休年龄严重影响就业,使年轻人的就业更加困难,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其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过退休基金的缺口矛盾,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形势目前推迟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本周“伊查到底”栏目,我们就从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出发,探讨弹性延迟退休这一不容回避的话题。
退休年龄为何需要调整
目前我国根据职工性别不同,在职期间方向不同区分的退休年龄。在单位参保并且在本单位退休的男性职员,无论工人还是干部身份,退休年龄同为60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为55岁,工人为50岁。在个体窗口办理退休的人员,男性60岁退休,女性进入个人窗口参保缴费超过3年的,一律按照工人身份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相应的待遇,退休年龄为50岁。没有超过3年且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身份55岁退休,工人身份50岁退休。从来没有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直接进入个人窗口参保并且退休的人员,男性退休年龄60岁,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
近日,人保部提出了一项“设想”,就是要弹性延长退休年龄,并会适时启动对该问题的调研。面对延长退休这一话题,其实是我们国家逐渐走向老龄社会这一现实情况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3岁,以女性工人50岁退休举例,待她到了全国平均寿命的时候,便要获得23年的养老金,而与养老金关系密切的城镇人口中,人均寿命更长。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每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拉长了,而年轻人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变晚,这使得退休者队伍的扩大趋势将越来越猛,逐渐压过新就业者的增加趋势。我国制定退休年龄起初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新中国建国初期,人均寿命只有不到50岁且当时中国职工人数较少,大多数国民都处在退休养老保障体系之外。经过60多年的发展,这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均寿命增长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退休养老保障的范畴之内,作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此时抛出“弹性延迟退休”的想法也属无奈之举。
改变理所应当,但这一步该如何去改的确需要人社部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不能委屈了为国家发展奉献毕生心血的“准退休人员”。“伊查到底”栏目记者近日就这一问题征询过民众的建议,有一条建议比较适合在此拿出来与读者分享,这位先生表示:既然说到“弹性”,就应该存在弹性延迟、弹性提前和不变动三种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弹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的人士按照工种、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进行划分,如科教文类职工,企业创新先锋等人士适度延迟退休,这样避免了“返聘”所带来的尴尬,为有一定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特别是有独门特技的人员安排发挥余热的工作平台。接下来便是普通职员和工人类,这一人群是退休人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他们应该按照现行的制度退休,也可以让他们自行选择退或者不退,给人以更宽松的环境。而第三类人员则是身患一些职业病或者企业破产后需要自行补缴保险金的人士,国家应该考虑让他们提前选择退休,避免他们的生活有困难。
公众的忧虑合情合理
弹性延迟退休的说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民众的热议,其中占大多数人士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人民网日前发布的民调显示:相关建议发布仅一天,共有11478位网友发布了个人的意见,其中74.5%的民众反对这项建议,认为这样不利于年轻人就业。有12.4%的民众表示支持,认为目前养老金缺口较大,应该调整退休的年龄。有一成的民众表示中立,认为是否延迟应该跟随民众个人意愿,不宜推行“一刀切”。
仔细分析这些声音,的确存在着合理性。有声音就表示:自己曾经是下岗职工,多年来一直靠打零工养活家庭,补缴自己的养老保险金,眼看着到了退休的年龄,希望早日能够领取退休金,让自己的生活更宽裕一些。还有的人士表示:人到了50岁之后,尤其是女性,身体明显大不如前,即便她们仍旧可以工作,但也没有什么企业愿意使用这一年龄段的人,占着工作岗位产生不了太多的效益,倒不如退休后把岗位让出来。说到岗位,其实年轻人群体更不支持延迟退休这一做法,推迟退休年龄严重影响年轻人就业,使年轻人就业更加困难,就业矛盾更加突出,挤占优质工作岗位,从而影响自己前途,年轻人的确担心政策的出台。也有人表示:延迟退休必须遵照劳动者自己的意愿,避免一刀切,应该留出缓冲量,让劳动者自行选择,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几年,退休后可以享受更高的退休金,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在退休年龄制定上可效仿油价最高限价机制,给出一个合理的范围区间,让劳动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劳动意愿,挑选一个适宜的退休年龄。
总体而言,百姓的呼声的确合情合理,退休年龄攸关每一个人的晚年幸福,制定政策时需要细化到每一类行业、每一项工种,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群体的切身利益,然后再制定政策。再有还要考虑到年轻人的就业呼声,目前我国大学生适龄入学率已经达到26%,我国单位产值投入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已经为许多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毋庸置疑,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年轻人的减少,2020年我国大学生适龄入学率将达到36%,现实中单位产值投入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会继续增加,不难预计,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也会长期持续下去。那么如果近年推出弹性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只会给大学生就业状况雪上加霜。人社部拟弹性延迟养老金领取的年龄,问题本身无正误,具体到人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受损益群体的多寡和受损益的力度大小,这涉及被拥护或被反对的程度。
退休是道难解的选择题
提到退休这一话题,“伊查到底”的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已经退休的人员,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故事,每个人都可能代表一个人群。
张女士:
我不想退休,但必须得退
张女士退休前是本市某企业的财务经理,属干部身份。按照规定她应该在55岁那年以干部身份办理退休手续,但2003年那年,张女士满50岁之际,单位因破产后重组要求满50岁的人员,无论干部还是工人都统一办理退休。对此张女士一度想不开,“我本来应该55岁退休的,为何单位要让我提前退休?”想不开也不能违反规定,最终她以工人的身份退休了。为干部和工人的身份而纠结到是其次,关键是现在每月领到的退休金始终无法让她满意。同样都是1953年出生的人,她的一位同学55岁退休,每月的退休金可以拿到2000多元,而她的退休金几经上涨后,目前是近1700元。面对当下的物价,张女士也有一些隐忧,她觉得自己被强迫提前退休有些吃亏,但企业重组不需要50岁以上的职工了,能够顺利退休就算知足了。
董女士:
盼了多年,我终于退休了
董女士是本市一家企业的工人,1996年,刚满35岁的她与姐妹们一起下岗了。而后数年里,企业对于下岗职工的待遇也是数次变化,最终董女士选择领取一笔工龄款后,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这笔钱正是日后董女士自己在社保缴纳的保险金。这些年来,她始终没闲着,下岗后孩子还小,想到要供孩子读书学习,她选择在一些企业做零工,总体来说这些年日子勉强过得去,但总是感觉紧巴巴的。2009年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这一家人的日子总算有些起色。那时董女士就是盼着自己50岁生日的到来,因为从退休那一天开始她就能领到养老金了。终于她于去年拿到了等待了15年的退休保障金,心里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孙先生:
退休单位让我离职不离岗
孙先生退休前可是所在企业的车间主任、技术骨干,很多零器件维修只要他
到了,一定能妙手回春,单位同事曾送给他一个雅号叫“孙祛病”。2004年,时年60岁的他光荣退休,每月的养老金可以拿到3000多元。但单位给孙先生提出一个条件:退休不能离岗,单位还特别为他颁发了聘书,“返聘”他为技术顾问。“说是顾问,其实和上班那会儿一点儿区别都没有,照样早晨8点上班,晚上5点下班,半夜机器出了问题也会给我打电话。只不过过去我自己骑着自行车去,而当了顾问后单位照顾老同志,会派车过来接,但不管送。”孙先生回忆道。一面拿着退休金,一面拿着返聘工资,孙先生说:“那几年的确感觉日子好过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徒弟们也成长起来了,自己在65岁那年主动申请正式退休,不再到单位“补差”了。
通过对三位不同情况人群的了解,我们发现“弹性退休”的确有其存在的必要,但说到弹,必须允许向前弹和向后弹。弹性提前退休,相当于社会而言休闲人群增加了,年轻人需要缴纳更多的保险金来“养活”着领取养老金的人,而到了这些年轻人退休时也应该相应获得更高的报酬。弹性提前退休也可以理解为更多的老年人获取到了实惠,即使提前退休面临养老金数额减少问题,并不排除这一人群通过发挥余热来获得另一份劳动报酬。“提前退休”是对多数公众来说看上去比较实惠,但对于政府支付养老金的压力无形加大。由于基本上是通过在职人员缴费,来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加之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还是较大的,这是“不利”的最大承受者便是财政。反之,如果是“弹性延迟”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答案,政府相关部门支付养老金的压力却可以大大缓解。
“以人为本”应尊重职工选择
本期“伊查到底”我们探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退休话题,通过这番探讨我们发现不同人群需求不同,所希望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人支持退休年龄适当往后推迟,一来可以缓解养老基金缺口,二来趁着还有体力多缴两年养老保险,等退休后可以得到更丰厚的待遇。有人不同意延迟退休的设想,一来对年轻人就业不利,中老年人群占据了年轻人的发展空间;二来对于一些企业不景气的职工,更希望早日领取到养老金,让日子宽裕起来。通过采访调查我们看到,推行弹性退休制度的确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弹应该遵循职工的个人意愿,让职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之所以“一刀切”原则不理想,那是因为各人情况不同。有些人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在自己的岗位上属“人中翘楚”,这样的精英一旦退休了,企业必定蒙受损失,即便企业再通过返聘的形式将人家招回来,用起来也不像在职期间那么硬气,对于这样的人,企业应该为其多承担几年养老金,适当的延迟退休年限,让其将自己手下的徒弟锻炼出来再退休,当然退休之后的养老金收入远远要超过之前退休的所得。还有些人,自身身体状况已经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经常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工作强度一增加,各种毛病紧随而来,面对各种新型办公软件也未必能操作得得心应手,同样一项工作年轻人1小时完成,或许交给年纪稍长的人就要1天完成,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进度,对于这样的人群应该让他们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把更多的岗位让给年轻人施展个人技能。而对于一些身患疾病,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应该考虑执行更严格的病退制度,让这一人群提前退休,保护身体。
综上所述,社保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延迟退休制度应该尊重职工本人的意愿,提出一个最低退休年龄,提出一个最高退休年龄,在这一区间内由职工和企业协商决定,通过退休金这一杠杆进行权衡,有劳动能力又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人,多做几年多领钱;有劳动能力但对企业无所作为的人员,应该准点退休;无劳动能力的人,应该提前选择退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众所周知,社保断缴的风险非常大,会影响到医保就医、买房、摇号、子女入学诸多方面,因此稳定、便捷、成熟、官方认证成了评价社保服务业的首要因素。无忧保自成立以来,专注个体社保和公积金服务,五大优势六大保障确保社保缴纳无忧,安全无忧,调基无忧,资金无忧,成为C端客户的首选品牌信任品牌。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