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社保自由缴时代。
各方激辩“延迟退休”,原动力来自我们对中国式“养老焦虑”的未雨绸缪。但正如服药还得遵医嘱,在制度的制定伊始,我们少不了对审慎的诉求。审慎二字,承载着的是我们对20年后的一份期许和责任。
我们看到,养老焦虑,已是各个阶层和年龄层人群共同的“亚健康”状态。而面对社会养老基金难以弥补的巨大缺口,我们回避不了的是,如何尽快补漏那制度层面的鸿沟,为讨论退休这一敏感话题铺垫一个顺畅的社会语境。这么说来,硬要拿“延迟退休”当作一剂缓解养老焦虑的解药,还要审慎“服用”才行。记者 王斌
早生华发谁患上了“养老焦虑”?
每天早上,杨阿姨早起后到公园锻炼身体,老伴在家忙着打扫卫生。回家后做饭,照顾孙子吃完早饭,将孙子送到幼儿园后,她也赶赴自己的“学堂”。上午11点,老干部大学“放学”了,杨阿姨接上孙子回家做饭。下午,送孙子上学、接孙子回家……在河南郑州,60岁的杨阿姨现在每天很享受这样的老年生活。
这是河南商报记者肖风伟笔下的一位采访对象的生活写照。倘若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杨阿姨又会是怎样的生活境遇:
自己将没时间照顾母亲,没时间照看孙子,没时间上老年大学……而对于其儿媳王女士而言,她或许将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辞职,要么请保姆。但请保姆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这样的开支,已让这个家庭步履蹒跚。
微博有帖,可浓缩网友对养老话题现实与未来的共同焦虑:“80后退休前需准备314万退休金;如果你是50岁,退休前需备好养老金116万。”虽然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理财师庆晓铮指出,简单地以现实标准衡量数10年后的实际需求并不科学,但每一次计算背后,都让处于社会就业浪潮前端的庞大群体愁白了头:等我们退了休,还养得起自己吗?
养老金迷局面对巨大缺口,延迟退休成了“补药”
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就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商报》7月3日发起的一份5000人次规模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网络投票反对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有的甚至用“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钱还在,人没了”来表达不满。
中国银行与复旦大学合作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于近期出现在媒体上,按照此研究报告的统计口径,2013年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就会达到18.3万亿,这似乎给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提供了依据。
不过,《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一位参与者告诉记者,此缺口数据用的是国家资产负债表,与人社部和世行测算的养老金实际收支不同。
而在《财经》(博客,微博)杂志记者左林看来,一系列数字引发舆论巨浪,公众将延迟退休与养老金缺口联系在一起,怀疑延迟退休用意在于填补巨额养老金缺口,于是抗议声如潮。
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对于缓解养老金缺口而言,“晚退”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一招。
解剖“上海试点”遇冷背后,体制内矛盾变鸿沟
早在2010年10月,上海已开展了城镇企业职工“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尝试。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给出的数据,试点两年至今,参与人数仅以数千计,相较于上海现有的300多万退休职工,若放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这个数字几无“还手之力”。
左学金分析,试点遇冷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均无积极性。左学金说,对高收入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而言,按时退休并领取养老金之后,往往会被企业返聘,叠加之下可获得双份收入,更为合算。对企业来说,返聘已退休人员,不必支付其养老保险,显然雇佣成本更低。而目前上海最低工资1480元,城镇职工平均养老金2000多元,对低收入者来说,养老金和工资差距不大,所以多不愿延迟退休。
新一期《财经》杂志对此评论,此轮针对延迟退休的热议中,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支付和金额差距过大的“双轨制”、养老保险费率过高等问题,也频频被公众和舆论提起。“先解决了养老"双轨制",再来谈延迟退休问题。”一位腾讯网友鲜明的观点,刻画出了许多舆论反对声音炮口的方向。
众所周知,社保断缴的风险非常大,会影响到医保就医、买房、摇号、子女入学诸多方面,因此稳定、便捷、成熟、官方认证成了评价社保服务业的首要因素。无忧保自成立以来,专注个体社保和公积金服务,五大优势六大保障确保社保缴纳无忧,安全无忧,调基无忧,资金无忧,成为C端客户的首选品牌信任品牌。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