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今年11月,80岁的沈国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北京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思,结果,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他们不肯放,即使我到80岁了。”沈国舫还是环保部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中方顾问,今年他也表达了请辞的意思,结果对方硬拉着不放,“他们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顶替。”
院士到底有没有退休机制
在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沈国舫看来,院士没有退休机制。“没有文件规定说,院士何时办理退休手续。也没有一个单位说希望你退休,都希望你留下。”
搜索相关资料,确实找不出院士退休的规定。在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教职工退休年龄的相关规定中,教授最多也就能延长到70周岁,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却单列入“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所谓国家的有关规定,事实上没有规定。
终身荣誉不等于终身工作
在沈国舫眼中,真正实现了退休的只有一位院士—秦伯益。秦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目前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004年,他给组织上写信,坚决退休,获得中央军委特批。“终身荣誉不等于终身工作。”秦伯益说,院士只是一个称号,是对过去工作成绩的认可,是荣誉性的,不是一个职务。在秦伯益看来,有些院士现在很难起什么学术带头作用了,还有些院士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还有的糊涂了,但是他们永远不退休。在他眼中,社会把院士 “拔得太高”。一些省市或高校、研究院竞相用高额科研启动费、安家费、年薪等来争夺院士,装点门面。各种考察、颁奖、座谈和评审也对院士邀约不断,这是院士不退不休的“社会土壤”。
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院士退休制度。秦伯益说,看到这个决定他很高兴。但是目前,对于院士以多少岁为限退休、要不要搞一刀切仍有争议。据《新闻晚报》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