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东方网1月25日消息:据《东方早报(博客,微博)》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将适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李忠表示,关于延迟退休,人社部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认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在逐步取得共识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延迟退休考虑三因素
李忠说,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决定之一。改革退休年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政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李忠指出,延迟退休政策至少要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是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的需要。李忠说,从建国初期到当前,国民平均寿命从42岁增长到了75岁。而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来确定的。几十年来,人口预期寿命发生了显著变化,退休年龄也要适应这种变化。
其次,延迟退休年龄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李忠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平均每个劳动年龄人口所供养的老年人也在不断增加,必然要求劳动年龄人口延长劳动年限。
李忠说,如果按照当前老龄化的速度,社会总抚养比将大大提升。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压力。
同时,延迟退休是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李忠说,从2012年开始,劳动力资源总量开始出现下降,所以必须研究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劳动条件已经比改革开放之前大大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李忠说,“许多专业技术岗位,五六十岁的人员正处在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这种高端人力资源替代弹性是比较低的。如果这部分人过早退休,是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
研究建养老金调整机制
李忠表示,2014年将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深化养老保险(放心保)顶层设计研究,整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接续政策。适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方案。
李忠表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人社部正就建立养老金调整机制进行研究。
“建立养老金调整机制是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李忠说,“调整机制既要考虑物价上涨和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也要考虑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的承受能力,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实现养老金水平的稳步提高。”
李忠说,目前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的资金主要是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的,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一些老工业基地给予适当补助,地方财政也做了配套。中央和地方联动,能够保证养老金调整工作落实到位。李忠说,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水平的确定是按照去年的模式。他说,平均增幅10%左右,是综合考虑了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物价上涨、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等因素。
医保基金结余处于正常
关于医保基金结余,李忠说,目前不存在医保结余过多花不出去的问题。
他说,从近两年的数据看,医保基金支出增幅都高于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按照这种趋势,目前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已经越来越接近于6-9个月的标准。
他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这三项制度构成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框架,这个制度框架明确了两点: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二是基金实行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这个制度框架、制度模式和基金管理的原则,保证了医疗保险制度沿着健康轨道快速发展。
他说,2009年,人社部会同财政部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的状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深入调研,综合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提出要保证医疗保险健康持续运行,必须有6-9个月支付需求的水平。
数据显示,2012年医保基金收入6939亿元,支出5543亿元,累计结余7644亿元。
李忠透露,医保基金结余地区之间也不平衡,一些劳动力流入大省结余比较多,北京、天津等地医保基金收支基本平衡,部分省份则出现了当期支大于收的状况。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