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居民保持较高保障水平的同时,加大农村居民保障投入力度,逐步统一城乡居民基本保障标准。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放心保)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实现城乡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建立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实施残疾人同步宜居幸福计划。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全市生产总值实现8006.6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7%……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展现的数字和实际成效看,2013年的工作成绩都是令人鼓舞和振奋人心的,取得了青岛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提升、城乡建设的新成效和民生事业的新发展。”作为市人大代表,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纪敏对市政府去年的工作表示满意,他认为,作为副省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无论是经济总量、投资环境等经济各项指标持续走在了全省前列。同时,纪敏也对目前我市全覆盖、低水平的社会保障现状提出了建议。
局长心系民生
现场向企业要岗位
“就业、社保、人才是今年两会代表最关心的热点,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纪敏重点就这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思路,在就业方面,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新政策,城乡20多万人享受到政策的实惠。今年市政府办公厅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专门拿出10亿元设立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扩大到10亿元。“过去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不足3亿元,可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
“2013年,我市引进人才总量首次突破11万,达到114913人。其中,引进博士1113人、硕士10371人、本专科毕业生及专业技术人才102631人,增加了人才总量,改善了人才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青岛市总的经济发展形势是不错的,能够拿出这么多岗位留住人才。”纪敏介绍说,今年人才引进依然是10万人的指标,压力不小。
在讨论会现场,纪敏不忘为青岛市引进人才鼓与呼。“我也拜托在座的企业家,加快企业发展,多提供岗位,我们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企业提供发展环境能留住人才。”据了解,2014年,市人社局将大力推进“111”引才工程实施,主要围绕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人才和海外人才四个主题开展,推进青岛博士创业园区整体建设和青岛国际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谋划建设。未来两年里,我市还在引进外国专家方面将有较大突破,特别是即将引进的德国专家建立高端智力团队,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的重点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保障全覆盖
但依然处于低水平
纪敏告诉记者,社保方面,今年青岛市将全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新农合移交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6月底,将制定出台统一的青岛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确保9月1日按统一政策组织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根据初步设想,整合之后,新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比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略高,确保让520万居民感受到医疗保险新政的优惠。据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将分类分档实施,预计届时个人缴费水平可能会略微提高。“这项工作完成后,青岛市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差别将取消,居民养老和居民医疗水平将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纪敏表示。“尽管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工作,舍得为老百姓花钱,但目前我市社会保障水平仍是全覆盖、低水平。”纪敏对民生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建议。他表示,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涵盖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两大群体。在此基础上,2011年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的通知》,顺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我市实施的城乡一体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比今年国家即将实施的“两项制度合并”超前了4年。尽管提前了4年,但目前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仅110元,仍处于较低水平;医疗保障水平也是如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40元,尽管有大额救助和大病保险,但是实际报销的绝对额仍然不理想,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仍处于低保障水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唯一的办法是政府买单、企业家多交税,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民生的力度。
针对今年养老金提标、公务员聘任制试点等问题,纪敏透露,今年养老金提标政策根据省统一部署,有望在5月份公布。此外,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将在3月份正式实施,聘任制公务员与普通公务员最大的区别是签合同、有聘任期,不胜任可以解聘,从制度根本上打破铁饭碗,首批聘任人数将在数十人,主要集中在经济部门和功能区的专业技术岗位。
本报记者 封满楼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