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7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人活着,钱没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老有所养,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如今格外现实地摆在中国人面前。
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去年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态势十分严峻。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未富先老”的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多数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而中国仅为0.1万美元。在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中,财产性收入仅占0.3%,更多的是靠子女供养。
2亿人口要养老,中国准备好了吗?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老龄社会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型社会,国家在进入深度和超级老龄社会之前,应当做好三个准备:青年人口拥有人力资本、老龄人口拥有养老资产、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完善。
然而,由杨燕绥领导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课题组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老龄社会状况和发展战略的“老龄社会发展指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得分52.6,准备不足,尚不及格。
“在公共治理完善的国家,提前二三十年就要拿出应对老龄化的方案。”杨燕绥表示,中国存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双重难题,且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
关于养老金,目前,社会保险(放心保)结构混乱,企业年金步履维艰,商业养老保险品种繁多,如同“雾里看花”,消费者信任度不高。
从养老方式来看,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以北京市“9064”养老规划为例:居家养老的占90%,需要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6%,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占4%。但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不足,虚空着几千万就业岗位,中档养老机构明显供不应求。
“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离“老而富足”却似乎还很遥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养老金改革的原则,顶层设计已经开始,问题逐渐暴露,方案日渐明确。完成顶层设计,将政策变为行动,中国严峻的养老形势将迎来转机。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