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老人24年前写好遗愿:把我的骨灰撒在江河里

2018-07-22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编者按

  “一位老人在24年前就为自己的身后事写下遗言: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向遗体告别,把我的骨灰撒在江河里。这是何等开明又前进的思想境界!”日前,市区老人柯永波将自己对同事陈明德的悼念与敬意写成一封信,寄到了本报,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移风易俗倡导者的故事。

  一位坚持读报书写的开明老人

  陈明德原是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祖籍浙江黄岩,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政治指导员,参加过温州和平解放。今年3月5日,老人突发疾病而离世,享年86岁。

  小小的书房是平日里老人最爱待的地方。“父亲平时喜欢看书看报,有时会在报刊上发些回忆纪念文章,也会写一些对社会时政感悟的文章。”老人生前将这些文章整理印刷成几本名为《豆腐干》的文集,里面还记录着他曾写给国家领导人的三封书信。而书柜里,一本本排列整齐的书籍被老人用白色挂历纸包上书面,并工整地写上书名。“父亲的思想一直很开明很超前,这应该与他多年坚持读报、跟着党的思想一起与时俱进有关。”陈斯方说。

  老人与中学同学共办一份内部杂志《弘毅》,杂志陆陆续续办了20多年,随着同学们的相继离去,杂志最后变成了对离世同学的纪念手册。陈明德老人主编了其中的36-58期。“我以老有所乐的心情继续办,我以顺其自然的心态继续办。”今年2月9日,明德老人给好友写了一封信,信中还提及自己主编第58期杂志时送别同学小仁的心情。而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向身体硬朗的他会突发疾病匆匆离去,老人的同学含泪为其生平事迹编写第59期《弘毅》。

  24年前写下遗言:不开追悼会,骨灰撒江河

  “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曾和我们提过,叫我们不要买公墓,说骨灰撒在瓯江里就好,更清爽一些。”小儿子陈斯方回忆说,早些年的时候流行买公墓,他和哥哥陈思东也几次提及此事,但每每都会遭到父亲的拒绝。一开始,陈斯方以为父亲是开玩笑,直到有一次父亲很严肃地告诉他们:我的身后事我早就给自己安排好了,遗愿都已经写好了!

  老人的突然离世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如何安置身后事?一家人想到了老人生前的嘱托,于是翻箱倒柜找寻他的遗言。最后,在写字台的抽屉里翻到一个小盒子。盒子里,三张半身照与一份遗言、一份讣告,整整齐齐摆在其中。

  “遗言”全文如下:“我死后,不举行追悼会,不向遗体告别,把骨灰撒在江河里。可以发一个讣告,使亲友知晓,向诸亲友诀别。”这一份遗言的落款时间是1990年1月,也就是老人离休后的第二年。

  “我的父亲生前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不愿给子孙添一点点麻烦,也不希望麻烦到亲朋好友。”说这话的时候,陈斯方的眼眶又红了,他说父亲生前就思想开明,为人处世也处处为别人着想。

  而据老夫人梁瑞玲讲述,两位老人去年清明期间还曾一起携手去参观民政部门组织的海葬活动。

  “父亲,一路走好!”

  娘仨加上几位知情的朋友,一共不过十来人,去殡仪馆为老人办理遗体火化手续。其他的亲朋好友直至看到3月10日发布在《温州日报》上的讣告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

  “我和明德生前来往也算频繁,所以他的突然离世我一时都难以接受。没有遗体告别、没有追悼会,我连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老同事柯永波一开始对于陈家人如此简单处理后事感到不解,但看到老人留下的遗言之后,柯永波仔细想了想,对自己老同事的开明想法无比钦佩:明德生前留下可圈可点的业绩,死后的遗志也可称得上党员的楷模。

  今天,陈思东、陈斯方两兄弟要和父亲作最后的告别,亲手将父亲的骨灰撒入大海。

  0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