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刚刚过去的周末,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华南理工等多所高校举办自主招生复试选拔,从初审、笔试中脱颖而出的“学霸”们,经历了又一轮考验。
与此同时,各高校流传出来的“面试真题”迅速引发围观。人们吐槽某些题目太“雷”、质疑某些角度太“刁”,也在惊叹于考查难度之“深”、感慨于学生视野之“广”。而由此“影射”的高考可能之变及关于孩子日常教育培养的思考,更在家长们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考题】
“要的就是创意和敏捷的思维”
如果有人问你,“怎么帮都教授和千颂伊回都教授所在的星球?”、“北方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方唱《烟花三月》,怎么看待南北差异?”、“怎么看待"科学发展滚滚向前,武侠小说武功今不胜昔"?”你会不会满头雾水、瞠目结舌?
如果你抽中“希腊人芝诺认为运动是不可能的,他说"由A点运动到B点,必先到达AB的中点C,而要运动到C点,必先到达AC的中点D,可是AD还有中点,如此这般的中点有无穷多个,因此,我们根本无法离开A点。"他的论证是否合理?”确定在读完题目后不会被绕晕,并迅速找出其中的破绽?
“马航客机失联”、“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方舟子与崔永元关于转基因的骂战”……天天刷微博的你,能否讲清来龙去脉,有逻辑地进行评论?
哪怕类似“你是苹果公司CEO,会收购哪个公司?”、“街上的警察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微信是拉开还是增进了人与人的距离?”这种看上去颇为“平易近人”的问题,你又能否完美地自圆其说?
相形之下,“如何在月球上煮咖啡”、“可以根据跳蚤研发什么产品”等包含科学原理的问题,大概算是难度等级最低的了。
“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质,将根据学生在复试时的综合表现,对学生的创新潜质、交流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给出综合评价,尤其加强对未来发展潜质的考查。”上海交大对媒体表示。而在网友看来,“自主招生,不另辟蹊径很难被选上,要的就是创意和敏捷的思维。”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活泛”。
【考生】
“问题的答案不重要,回答的过程才重要”
“活泛”在刚刚参加了面试的考生那里,被进一步定义为“问题的答案不重要,回答的过程才重要。”
当清华面试中被问及“老人摔倒扶不扶”,贾昊(化名)的答案是“不扶”。这位“勇敢”男孩的解释是,“大多数老人摔倒是因为心血管、心脏毛病,所以需要老人平躺,警示其他车辆绕行,并叫救护车。”
这源于贾昊的生活经历,“妈妈单位一个同事,胸口难受,他家人让他坐自行车后座送到医院,结果因心脏病去世了。我还提醒姥姥、姥爷,难受的时候要平躺着,等待救援。”
对于这个回答,贾昊信心满满,因为“当时老师就说"很有新意"。”他甚至还调皮地反问,“您是不是期待我在有关道德、诚信方面进行回答呢?”老师说,“是啊。”他又萌萌地说,“那您还问我吗?”结果老师乐了,“够了够了”。
在回答“发射玉兔号有没有必要”时,贾昊不仅评论了国家形象问题,还从科学角度谈了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自然、反应迅速,对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理解、有想法,对老师有礼貌,亲和力强的学生,应该比较有优势”,贾昊这样说。
而“做自己”,是这些“学霸”们最为强调的信条。贾昊提起一位已经被上海名校录取的考生,来清华参加面试。“老师问为什么把清华填成二志愿?他回答,我来清华就是为了看看这所学校,看看圆明园,还想去前门看看。据他说老师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同样“实诚”的还有参加了“华约”自主招生的西城区某中学高三男生小方。因为面试考的是基本素质,他又“最讨厌背东西”,所以完全打算顺其自然。顶多在路上听听FM90.5国际广播电台的环球资讯,了解些时事新闻。
上海交大在上海地区的面试题里问到电影《私人订制》,小方没有看过。“遇到这种,我就要求换题,表明自己想尽量跟老师讨论学科方向相关问题的态度,不知道的绝不瞎说。”
“过来人”甘同学也持相同态度。“学生与学校是双向选择的,表现出自己本来的特点就好。”这位已于2012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清晰记得自己当时回答的两个问题。“为什么盒装牛奶不能放入微波炉”和“为什么说"六月看海在武汉,八月看海在南京"。”
依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关于“看海”,甘同学回忆,自己先解释了字面意思,再分析两地纬度和所处流域位置,解释为什么会有大量降雨,又补充了一些“下水道设计不合理”之类的因素。“考官当时的反应就是,说的越多他们越高兴。可能他们希望看见那种活跃、喜欢思考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背书的学生。”
“思考”对甘同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应试教育即使再忙,一天也不会占用24小时,总有一段时间可以去想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使是想想考试题目有没有更巧、更简单、其他同学没发现的解题方式,也很有意思。”
【家长】
“有时候也嘀咕:自己这样搞素质教育靠谱吗?”
无论是“新选手”还是“过来人”,谈及自主招生,公认它侧重于考查学生长期形成的内在素质,几乎无法通过一蹴而就的速成训练来进行准备。
更多家长关注,虽然目前面对的只是极少数量的优秀学生,作为“高招”的一部分,自主招生又将与最为广泛的高考之间产生怎样的振动与共鸣?即便孩子今后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其流露出的“开放灵活、紧跟时代”等讯息,将在多大程度上对未来教育方向起到引导作用?
“其实孩子现在的学习内容,已经跟实际联系特别紧密了”,儿子读高一的洪辰说。“比如政治吧,我们那会儿就是理论,特别枯燥。他们的题里,还涉及"新的支付方式"。每周有时评,"扶不扶老人"的事儿,他就写过。”
在洪辰看来,这种趋势是好的,就是时间太少。“儿子回家五六点,吃完饭七点多,做完作业,几乎就要快12点,早上6点半就得起床。他爱看英文原版书,实在抽不出空,只能压缩睡眠时间,每天不管多晚都得看10分钟再睡觉。”
还有孩子更小、距离高考更遥远的家长,正忐忑行走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
儿子三年级时,李杰便接到过班主任的电话,说“同学们都上了学校组织的奥数班,就你家孩子不上。”现在儿子读五年级了,依然“什么班都不上”。
“我就是觉得小孩应该多玩,吸收"杂"的东西,开阔眼界。让他在不反感的时候积累知识,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有所体现。”李杰说得坚定,但一路走来压力颇大。尤其到了周末,孩子想约个朋友出去玩都约不到—小伙伴都在上各种班。他心里就“虚”得很,“有时候也在想,自己这样搞"素质教育"到底对不对?”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给了李杰一些安慰。孩子非常喜欢动物,一直坚持每周在咖啡馆里听“动物脱口秀”。有次写随堂作文,他写了首“动物惹人类了吗?”的诗。大意是老虎惹人类了吗,为什么要用它的骨头泡酒;熊惹人类了吗,为什么要获取它的熊掌……被评为“一类+”。
“他的作文平时很少被评为"一类",这首诗结尾写道"不要让动物的生命枯萎",我看了都很感动。”李杰笑言,“所以要培养兴趣,公式什么的不着急背。自主招生的路子是好的,以后考试往"活"的方向上变,我还是有点信心的。”
【正说】
高中生不能
一心只读
高考书
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多年参与高考语文命题与阅卷工作):自主招生的面试,各个高校传达的信息比较明确:关注社会、现实、当下,重大而普遍的事,日常生活中值得反思的现象。
当然,有些学校考的题目,可能会比较生僻。但这种题目不多,而且如果是只考知识面的,答不出来不影响什么。还有的题目是考思维方式的,比如上海某学校问,“上海有多少个理发店?”这种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题目,呈现的方式和角度最重要,其实是要让面试者能表现出思维的潜质。
北大以前有要求学生“以贪官的口吻写检查”,不能说题出得不好,但从伦理道德角度而言,是存在争议的。不过从中能看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基本的常识,对文体的掌握等,校方选拔时会更加便当。
总体来说,让考生完全茫然的题目是在减少的,重大而普遍的社会题目,势头在上升。其实这种题目更难回答好,因为大家都能说出来一些,如果流于浅层,会让老师失望的。只有角度独特,能呈现出自己思考和能力的答案,才能赢得一定胜算。
自主招生和高考,虽然目的、方式有区别,但还是有共通点的。其实从这几年的高考趋势也能看出来,比如作文,对考生的基本素质、社会关注度等,都有要求。现在的高中生不能“一心只读高考书”了,不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平时也要多留心身边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独特表达。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