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原标题:三年后延迟退休是否可行?
郭山泽/漫画本期话题: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建议改革退休年龄前应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即2015年至2017年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您如何看待?
话题预告:1月3日,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导致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迹全被烧毁。几个月前,云南丽江著名的束河古镇也遭遇大火。木质结构是着火的原因之一,但有当地民众认为,过度的商业开发,是古建筑失火的更深层原因。您认为,如何在法治层面保护好古建筑?
实现最大利益公约数
梅敌寒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退休指“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而离开岗位,按月领取生活费用”。一些国家甚至将退休年龄直接称为“养老金年龄”。延迟退休意味着劳动者留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更长、交纳养老保险更多,还可能对青年人就业带来更多压力。但应理性看到,建立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基础上的延迟退休,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全国老龄办指出,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对这部分人来说,如何在花甲之年获得相关物质待遇,安享人生的“夕阳之美”至关重要。然而,早在2011年,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下的隐形债务达86.2万亿元,一定程度导致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及来源受到制约。一些地方用贷款发放社保,还出现了少发、拖欠退休金现象,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轨后在职公务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交纳养老金,养老金亏空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更好地保障每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利益。
对在职人员来说,除了延迟退休外,每个人更为关心的是自己年老后将享受什么退休待遇。遗憾的是,我国的退休制度虽然已有60多年历史,但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缴费年限、退休条件、退休待遇等规定相互冲突、各自为政、飘忽多变,使人们难以预期自己的退休待遇。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将并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大盘子”中统一运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退休制度创造了条件,有助于人们对自己的退休权益形成合适的预期。此外,并轨将推动“单位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促进人才流动,激发市场潜力与社会活力。
对于社会来讲,目前“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导致企业投入能力降低,可持续发展动力减弱,也一定程度挤压了个人消费能力。而2008年到2013年,政府财政收入以年20%多的速度递增,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至5.5%间徘徊。并轨后,“公务员、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由财政保障;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解决方案或是"财政支出十单位自筹",这使得部分财政资金提前进入社保基金,变成不能随意动的“死钱”,客观上增加了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让企业、个人等不同的利益主体有更多机会分享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
当然,如何推动新旧制度之间的无缝衔接、有序过渡,还需要倾听民声、整合民意,需要管理者的决策智慧,需要一系列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消弭阶层裂痕、普惠民生福祉。
延迟退休只能通过立法程序解决
斯传
2014年,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传递出了明确的并轨信号。在此兴头上,社科院不失时机地提出,待养老金并轨改革实现后,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可谓用心良苦。
众所周知,“先并轨养老金,再谈延迟退休”,是之前最常见的舆论质疑。问题是,假若双轨制的问题在2017年能够顺利解决,延迟退休的充分必要条件,就已然全部满足了吗?
虽然我们早就被告知“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相关专家更是为之寻找过各种理由;但不可否认,延迟退休原因之一是要弥补养老金缺口,减少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风险。要判断延迟退休是否合理,不仅要取消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特权,更要反思弥补养老金缺口,是否仅有延迟退休一条路径?
在笔者看来,养老金形成缺口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要还旧账,因为现在很多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之前并未足额缴纳养老金;二是双轨制下,仍有相当大的群体不缴一分钱养老金;三是养老金打理不当收益极低。
对应的,要弥补养老金缺口,至少也有三条路径:一是前面提到的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全部参与社会统筹,给养老金“造血”;二是划拨国有资产、提高国企分红、加大财政补贴以还清旧账,改变新人为旧人发放养老金的模式;三是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争取“让钱生钱”。
延迟退休毕竟会损害到更多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因此只能是“穷尽一切手段”之后的无奈之选,而不应该是“第一选择”。就算万不得已还是要延迟退休,那也不是社科院建议一下,政府部门就可以去做的,而是必须通过正规的立法程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新年献词所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涉及全体国民切身利益的延迟退休,只能在法治程序下依法进行,任何功利化的简单考量都是要不得的。
推行弹性退休制更“靠谱”
李弘
延迟退休有助于弥补养老金亏空,缓解养老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延长退休年龄关系到民生,关系到每一个退休者的利益,必须兼顾各方的利益,力争稳妥。
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他们的工资往往在扣除社保金及所纳税金后,实际到手的收入所剩不多,这些钱还要用来生活、还房贷、供养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还有为数不少的下岗职工,他们都有四五十岁了,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就盼着能够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拿退休金,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会遭受巨大的打击。
延迟退休对于就业问题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应该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很大比例来自退休人员的更替,而在短期内,我国总体上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不会改变,如果延迟退休,就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要解决养老金资金缺口问题,不应该简单地单纯依靠延迟退休这一行政手段,而应该多措并举。首先,主管部门应该充分管理好社会缴纳的养老金,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升造血功能,满足公众退休需求;其次,可以在税收政策上实行间接的财政转移,增加对社会养老金投入,或者用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来弥补养老金本金不足,扩大养老金规模;第三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养老金统筹,以弥补个别地区养老金资金缺口。
如果真的要延迟退休年龄,也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及充分的制度红利兜底,不应让延迟者吃亏。比如推行弹性退休制,规定正常退休、提前退休以及超龄退休的福利差异。因为延迟退休从另一角度来说,意味着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延长,个人创造的价值更多,按照对等的原则,贡献大,给予的回报就应该加大,退休后的工资比例也应增加。
网友声音:
退休制度改革须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
网友刘勋:舆论普遍认为,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度,摒弃“一刀切”的做法。相比较而言,弹性退休制度会更加科学些,更能体现制度的因地制宜性。然而,弹性的退休制度设计并非退休制度改革的终点,退休制度改革必须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根本目标,任何制度设计都不能挫伤或打击社会财富的生产效率,否则退休制度改革不仅不能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还有可能影响社会生产效率,加剧养老危机。
延迟退休“男女平等”是个好主意
网友张西流:养老金并轨之后,延迟退休年龄将提上议事日程。社科院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即延退“女先男后”,显然方向是对的。适当推迟女性退休年龄,提高个人缴纳养老金年限,既可以充分发挥女性人力资源优势,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因此,不妨借鉴国际成功做法,结合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现状及劳动用工实际,在“女先男后”前提下,采用持续渐进方式,逐渐把女性退休年龄推迟3到5岁,实现男女退休年龄相对平等。
养老金并轨关键在于把握公平
网友赵德传:无论制度如何设计,必须把握公平二字,实现养老金并轨后的真正养老公平,唯此,养老金并轨制度才能切实有效取得大多数人支持,也才能真正实现“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建议建立分类有别的养老金缴纳主体;逐渐缩小并轨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建立完善的职业年金制度。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