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砚台被古人称为文房四宝,早在新石器时代,砚台的制作便已具雏形。砚不但作为古代文房的雅器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同时更具收藏价值。它的材质、造型、纹饰都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与视觉的享受。同时砚台作为一种文化也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页。
辛守廷收藏砚台是从1999年开始的,退休之后的他,一直执迷于各种奇石的收藏,后来因为屋子的空间太小,恰巧这时有朋友送给他一方河北易县出产的易水砚。易水砚精美的纹理色彩,精妙的构思造型,精湛的雕琢技艺,让辛守廷简直是爱不释手。也就是从那方易水砚开始,辛守廷与砚台结下了十几年的不解之缘。之后,辛守廷一边收藏砚台一边整理有关砚台的资料。在搜集古砚资料的过程中,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中一句“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砚第一”的话,让辛守廷萌生了要收尽天下名砚的想法。
正是有了这个想法和目标,辛守廷开始利用出外旅游、托亲求友、子女协助、网络淘购等不同方式进行收藏。辛守廷说:“这十多年来的收藏,真是艰辛曲折但又快乐多多。”因为砚石产地纵横华夏几万里,分布极为广泛。由于年代久远,时过境迁,有的砚台已经绝迹,可喜的是改革开放后制砚业再度崛起,除挖掘砚石古坑重新找出湮灭许久的名品砚石外,又新开发了不少的新品种,所以一些省市还将本地区的名砚制作技艺,申报并获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之得以传承和弘扬。这样辛守廷可收藏的范围扩大了,但同时也增加了难度。在收藏过程中,辛守廷谈起其中的几件藏品的收藏故事很是令人难忘。
他举着一方紫金砚说:“这方砚台是我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看到的,于是便"顺藤摸瓜"找到了那个老板,那位老板听到我的请求后很是感动,说我手里就有块石料,我亲自动手为你制作一方吧!”在收藏的过程中辛守廷老人每收藏到一方砚台便要把这块砚台的产地、品位、价值等资料整理完整,如今他已收集整理了二万余字,五十余方砚台的《砚谱》,而这个过程竟和收藏砚台一样的艰辛,不说古《砚谱》的资料难寻,就是现在新开发的砚台的资料也因散落在全国各地,搜集起来也是费力不小,就说这方紫金砚吧,辛守廷在将资料已经整理完成后,有次在电视上看到央视董卿主持的一个节目,当时现场就是在紫金山旁,而董卿的一段主持词恰巧提到了紫金山的人文历史,于是辛守廷赶忙记录下来并收录到了自己的《砚谱》中。
收藏中的故事有许多,几乎每一方砚台背后都有一个收藏故事。有位朋友知道辛守廷喜欢收藏砚台,有次外出到云台山旅游,去之前朋友问辛守廷那里可有要收藏的砚台,辛守廷查了下资料后说那里的脊县产的天台砚很有名,那位朋友去了之后一打听脊县竟然离旅游的景点有100多公里,可那位朋友还是不辞劳苦趋车赶了去,并给辛守廷带回来一方天台砚。有时家里的亲友,尤其是大儿子经常出差,只要到一个地方便打听有没有做砚台的厂家,有便过去不问贵贱买了来。十余年过去了,2012年辛守廷将大陆的砚台收藏的差不多了,一次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发现台湾还出产一种叫螺溪砚的砚台,辛守廷知道后立即和老伴报了一个旅游团,一起坐飞机去了趟台湾。说是旅游,实际是为了收藏这方砚台,可到了台湾辛守廷才知道原来这方砚台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要想购买得到产地才能买到。这下没办法辛守廷只好回国找到了一个台湾的朋友,经过这位朋友帮忙才从台湾买回这方螺溪砚回来。
除了托亲求友之外,辛守廷有时也会在网上寻找。十几年来,他前后共收藏了50余品,计60余方。其中最具收藏价值的是一方洮河砚,现值大概在二万余元。问及以后的收藏方向,辛守廷说,作为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会将藏砚这项工作一直做下去。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