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6月9日中央电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大会于9日召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跟院士有关的话题中,最热的一个不是遴选,而是退出。
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两次参选中科院院士,第二次距离当选只差一票;其学术成果请人代笔等事实,是因贪腐被抓后才曝光的。可见,院士制度要发挥最好功效,“入口”遴选和“出口”退出同样重要。眼下,公众之所以更为关注退出,概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公众有兴趣看看,上述原则性规定如何具体落实。
关于院士退休,中科院负责人接受中央电台采访时这样解释:“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文件说院士不退休。他不退休的原因是基于人事部有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高级科技专家暂缓退休这么一个规定……所以各个用人单位往往自己他就有一个说,你暂时不用退。”
笔者在网上找到他所说的《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这份文件颁布于1983年,其中第2条第三款规定:“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经所在单位报请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批准,可以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但最长不超过七十周岁”。也就是说,按照文件规定,70岁是暂缓退休的最高年龄。而去年的统计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是74.3岁。同样在去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向他任职多年的北京林业大学提出退休要求被拒绝。沈院士出生于1933年,当时已80高龄。院士不退休,或和人事部这份文件有一定关系,但肯定不是全部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
“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文件说院士不退休”,这位负责人说得应该没错。但“没文件”的结果,却是院士事实上成了终身荣誉。让院士退休,“没文件”不行,要“有文件”,有一份明确他们何时必须退休的文件。
“院士”二字是荣誉,不可否认也蕴含利益。很多时候这种利益不仅是院士个人的,还是单位、机构等小团体的。因为这样的原因,即使院士本人有退休的要求,领导也会极力挽留。在一些人眼中,院士成了装点门面的“花瓶”,这是院士退休难的重要原因。
科研工作是一项艰苦工作,对科研工作者的脑力、体力都是极大考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带头人,理应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然而,高龄院士在项目、资源等方面的“先天优势”,造就了一些领域“院士通吃”的现实,压缩了中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生存和上升空间。
出台明确退休标准,让达到这一标准的院士退休享受天伦之乐,既是他们本人需求,也有利于科技繁荣进步。当然,退休不意味着全休,确有精力的老同志仍可贡献余热,只是不再是以院士身份而已。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