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扬州一位“追星星”老人自称能推断 月球是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

2018-08-21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记者 马燕洁 邱凌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说,40多年前“阿波罗”飞船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进一步证实了假说“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后形成的”。对此,我市一位多年痴迷于天文研究的61岁市民耿玉顺致电本报表示,根据他的多年理论与数据研究,也能推算出这个理论。

  “一个人战斗”

  六旬老人研究十余年天体

  近日,在湾头镇上记者见到了耿玉顺。与镇上其他居民一样,耿老一身朴素装扮。将记者领进家里后,耿老立即搬出一大摞各种论文材料以及专利证书。

  “这些都是我这么多年研究出来的成果。”耿老说,他特别热爱天文及物理,高中毕业后,他读了函授的大专经济管理专业。在他那个年代,学业结束后能找个技术铁饭碗养家糊口那是硬道理,所以大专毕业后,他就在家乡干起了机械制造方面的工作。

  不过,对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耿老并没有放弃。从1973年开始,耿老就开始研究物理万有论。之后工厂不景气,他失业了。为了养家,他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公司,后因资金周转问题,公司产品暂时停产。“2000年开始研究天体,一直到现在,我会一直研究下去的。”耿老告诉记者,目前他的两篇研究论文拿到了版权证书。

  要问看过多少书,耿老表示,图书馆一大半有关天体方面的书他都阅读过,也自费买了很多回来看。用耿老的话来形容自己这么多年的研究就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的战斗。”虽然在研究路上是孤独的,就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自己目前的研究,但是耿老觉得,越研究越会有惊喜,为了科学,孤独是值得的。

  “我也能推断”

  自称能推算《科学》结论

  耿老指着一叠报纸上的文章告诉记者,这上面所刊载的一篇美国《科学》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说,40多年前“阿波罗”飞船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进一步证实了假说“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后形成的”。“用我的理论同样能够推断出这个结论。”耿老说。

  耿老根据推断得出,由于太阳引力的影响,月球向太阳中心运动,与当时位于第四轨道处的地球相撞,相撞后的众多大小裂体、碎块,大部分散落到太阳系,形成了现在的小行星群。“月球因为受撞后运行速度衰减,被地球引力俘获为卫星。”

  耿老还表示,根据他多年研究的结论,现在可以又推算出一个新的推断:在此之前,月球是被冰壳包围的行星,相撞后产生热能,表壳层融化成了地球上的海洋,这也是地球上生命起源水的来源。

  对于自己的研究,耿老虽然很有自信,但是从得到的回应上来说,还是有些遗憾的。耿老告诉记者,他将自己的研究论文寄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学报编辑部、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等专业杂志,但是都没有成功刊发。“最近我将我的天体研究方面的论文上传到百度和豆丁后,经过审核成功被收录了。”

  “过一阵子,我还打算将我的论文寄送到美国天文学会。”耿老笑着说,没有被国内的杂志认可,他希望能够得到国外专家的评判。

  记者连线紫金山天文台

  结论被认可要看数据与方法

  近日,记者与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宁宗军取得了联系。对于扬州天文爱好者耿老这样的研究者,宁宗军首先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到目前为止,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民间像这样的长期天文爱好研究者并不多,这样的研究精神是很宝贵的。”

  宁宗军介绍,民间天文研究者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得出的一系列天文结论,若非要判断其结论是否成立,论文能否被认可,关键要看两点:首先,研究的数据是否站住脚,这个非常关键。而数据又包括两种,一种是观测出来的数据,一种是理论算出来的。其次是研究的方法,要看方法是否正确。

  宁宗军说,目前有说法称,月亮并非是独立的,而是撞击成的。“月亮的形成,在我的印象中,还有一种结论是与其完全相反的,就是月亮本就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它是在运行到地球附近的时候,被地球给"逮"住的。”宁宗军表示,这种说法可以推断月球是外来的,与地球没有关系,所以它与最新的结论是相反的。这就说明,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都会各有各的证据,结果也不尽相同。

  “从行业角度来分析,研究的数据必须是能被观测得到的,并非是猜想出来的。”宁宗军告诉记者,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研究者需要一直用某个观测器对天体进行观测。如果数据是用方程公式推导出来,那么人们会追求它的实际理论方程。

  多看前沿杂志

  与专家交流

  宁宗军建议,民间研究者应针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多看一些天文类的专业杂志和最新的天体论文,比如耿老研究的是太阳系行星,就要多看这类研究方面的文章。

  “我也建议扬州的这位研究者能到每年的中国天文年会上去听一听,听一听最新的天文研究结论,了解目前中国天文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宁宗军表示,在每年的天文年会上,也会有一些民间爱好者拿着自己的研究结论过来,他们也可以来天文台找专业人士进行交流。

  新闻延伸

  《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

  美国《科学》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说,40多年前“阿波罗”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假说: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后形成的。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完全确定月球如何形成,但他们提出了一种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大碰撞假说,即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叫做“忒伊亚”的行星撞击地球,地球此后自我修复,而“忒伊亚”的大量碎片则在地球轨道上聚集形成了月球。

  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太阳系内各个行星都由独特的同位素组成,因此证实大碰撞假说的最佳方法就是比较地球与月球的氧、钛和硅等元素的同位素比率,不过此前研究的结论都是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无法证实月球主要源于一个业已消失的天体。

  最新研究采用非常灵敏的先进分析技术,分析了由美国航天局提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波罗”飞船带回的月岩。结果显示,月岩的氧17与氧16的同位素比率,确与地球岩石存在差异。研究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学的丹尼尔·赫瓦茨在一份声明中说:“差异很小,难以察觉,但的确存在。我们现在有理由相信大碰撞发生了。”他认为,月球的成分可能一半来自“忒伊亚”,一半来自地球。但他也表示,这一观点尚需得到更多证据证实。

  小知识

  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存在三种理论解释月球是如何产生的:大碰撞假说,共同形成理论和捕获理论。

  大碰撞假说

  “大碰撞”假说无疑是目前最成熟的假说。该假说认为45亿年前,一颗名为“忒伊亚”,大小与火星类似原行星相对温和地撞击了地球,撞击的结果是忒伊亚的铁核沉入了年轻地球的核心,其地幔也为地球的地幔所俘获,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忒伊亚与地球的地幔因为此次碰撞而被抛掷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这些物质很快地合并,最终形成月球。

  共同形成理论

  这项理论认为引力可能导致太阳系早期的物质聚集靠拢,这与引力将粒子聚集形成地球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月球的组成成分可能类似于地球,同时这也解释了月球目前所处的位置。

  捕获理论

  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地球的引力阻碍了路经的某一天体,例如火星的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捕获理论认为,太阳系内某处形成的多岩石天体被地球的引力吸引到地球附近轨道。这种捕获理论解释了地球和月球组成成分的不同。然而,这样的天体往往形状怪异,而月球目前近乎球状。此外,这类天体的轨道也往往不会与母行星的黄道面对齐,这与月球又不相符。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