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资深时事评论员)
保监会6月23日正式发布的指导意见称,7月1日起,未来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将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放心保)正式开闸。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尝试多年。我国现在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养老矛盾日益突出,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金不足,致使养老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而另一方面,我国又缺少将社会存量资产转化为养老资源的有效手段。“以房养老”商业保险开展试点,盘活老年人房产,是实现个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拓宽养老保障资金来源,提升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加上养老金,退休后可以游山玩水,生活更滋润,不过,“以房养老”看上去很美但障碍颇多。最核心的问题是老人的房子究竟如何估值。估高了,保险公司或将承受亏损的风险;估低了,会让老人感到吃亏。最大的风险是无法预测房价的走势,如果房价上涨,房屋增值怎么办?如果房价下跌了,房屋贬值了又该如何?同时,还将面临中国大陆房屋的70年产权到期后怎么办这一重大问题。此外,保险公司还将面临房屋继承纠纷、老年人长寿等风险。
说到障碍还不得不提养儿防老和家产传后对推行“以房养老”商业保险的影响。国人对养老的理念大多还停留在家庭养老的阶段,对社会资源统筹养老模式缺乏认知度和信任感。“以房养老”商业保险虽是初次尝试,但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曾从其他层面开展过“以房养老”,从社会反响来看,很不受待见。2006年以来,上海、南京等地开展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房养老”,但由于相关政策配套缺失等原因,“政府版”的“以房养老”进展缓慢。2011年,一些商业银行推出“银行版”的“以房养老”,即老年人以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养老,借款人按月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贷款到期后再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这一业务推出后客户寥寥无几。“以房养老”商业保险在一些老人眼里,不是政府主导而是基本上不打交道的保险公司,恐怕比房子抵押给银行更不靠谱。
因此,针对产权、理念、房价波动等难点,政府还应搭建好房产评估、政策咨询、纠纷仲裁等机制,从政策框架上给出解决方法。从选择的试点城市看,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这些城市的老人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还有就是一线城市的房价相对刚性,预期看涨的可能性更大,而涨总比落更能吸引保险公司积极介入;从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开业满5年、注册资本不少于20亿元的资质来看,拥有实力运作相对规范成熟的保险公司无疑可以通过资金的运作、再保险等形式化解或是降低这一风险。还需说明的是,“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是自愿参加的保险项目,不得有任何强迫行为,也要警惕有人像推销保健品一样忽悠欺诈老人。好在,保监会的指导意见从老年人角度进行规定,例如“产品条款简单易懂,业务流程规范可行,使投保老人便于理解和接受”,“客户的犹豫期不得短于30个自然日”等,这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知情权和“反悔权”。
其实,即便从发达国家实施的情况来看,无论何种形式的“以房养老”都不可能是主流,仅是一种辅助补充性的养老选择,绝不能也不会代替基本养老。说到底,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合力解决,需要政府、市场共同发力,“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实际上只是为有意愿、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种选择。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