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12月7日上午10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中国战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展”开展仪式。举办主题展的展厅位于纪念馆和平公园北侧,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扩容工程,新馆展厅面积6000多平方米,展览分为5个部分,共展出文物6204件,用立体和多元化的展出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抗战胜利的那段历史,处处透着小展品背后有故事、大展品震撼人心的特点。 交汇点见习记者 臧娜娜
展厅
1:1复原受降典礼场景
展厅的入口设置在胜利之路上,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层,地下部分就是“三个必胜展”的主题展区。步入新展厅,首先要乘坐电梯进入地下层,电梯被一个高达十几米的筒状立体空间包围,映入眼帘的是主题为“环球共庆”的情境展厅。乘坐电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秒时间,但是却能看到大屏环幕影像、几十张历史照片,让人被胜利的气氛裹挟,亲身体验到1945年全球共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名誉馆长朱成山介绍说,历时2年多打造的新馆除了空中展示,还有大型场景复原。记者在第三部分《法西斯的投降》这个主题展区看到,左手边是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旧址场景复原,右手边是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会场复原。“受降典礼场景以1:1等比例复原的方式,再现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的场所——原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正门。”朱成山介绍说,这个正门高达18米、宽22米。还在该建筑物前地面上放置了特大号的“南京受降书”全文立体字,运用场景化、雕塑等形式,全方位展现重要的历史时刻和重要的历史文书。
此外,记者还在立体塑性场景——“天网恢恢“中看到,三个斑驳破落的铁笼中悬挂着日军主要战犯及其罪行的照片,表现法西斯战犯的最终下场,意味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离出口不远处,还竖立着一面立体化的手印浮雕墙。朱成山介绍,该墙悬挂着648位抗战老兵的手印,且都是来自参加过日军投降仪式、对日军缴械或者押送投降日军的抗战老兵之手。
展品
庭审记录承载父亲夙愿
除了立体化的展现方式,文物展出也是场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朱成山说,展馆中共有国家一级文物100件,二级文物500多件,三级文物2300多件。而这些文物的背后尤其是小件文物背后还有不少故事可循。
昨天来新馆参观的人群中有一位叫倪乃先的老人,今年75岁,其父亲是远东国际法庭检查组首席顾问倪征燠(yù)。倪乃先说看到展馆中一个专柜都是关于父亲的展品,其中有父亲带到东京去的打字机、手提箱,还有一份庭审记录。“父亲当年受到南京司法部派遣,临危受命,这份庭审记录记载着1947年9月份父亲诘问日军官土肥原和阪垣的对话,父亲本人十分珍惜这份记录,上面还写着:妥为保存。”倪乃先回忆道,“当今年9月份朱馆长来家里拜访时,我马上拿出了这份记录,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生前的夙愿。”
而一级文物“日本投降实况影片”则来自美籍华人鲁照宁的捐赠,这份胶片是1945年美国影片公司发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实况影片,约9分钟的超清无声胶片记录了在密苏里号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过程。加上这次的捐赠,鲁照宁向纪念馆捐赠的文物累计已经超过了1500件。“我向纪念馆捐赠文物,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也能让后人感受到由耻辱变为胜利的不易。”鲁照宁向记者说道。
最大展品重达32吨
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还不止这些,而大件展品也让人过目难忘。刚进入地下一层,人们就可以看到一艘近4米高的日军河用炮艇,这是新展厅内最大的展品。据朱成山介绍,这是日军侵华期间,为实施对江南一带的侵略特制的一批河用炮艇之一,长17.4米、宽4.2米、高3.9米,重32吨。“这艘炮舰被缴获后一度被改为教练船,一直在南京的长江边作为训练船使用,后随船厂搬迁至扬州的仪征,南京市民濮锦道捐赠给纪念馆。现在我们根据当年的模样进行复原修复。”
展厅中后部还有一幅长8米、高3.3米的巨幅油画——《南京审判日本战犯》。朱成山介绍说,该油画是以1947年2月6日在南京励志社内,对日本战犯谷寿夫进行公审为创作对象,艺术化地真实再现历史。画面中共400个人物,象征着当年4万万中国同胞,其中有2位律师、3位记者、4位书记员、5位审判官、9位宪兵,以及受害人、第三国证人代表和不同阶层的民众。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