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当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喜讯传来时,76岁的“水利老人”徐炳顺非常欣慰,因为“申遗文本”里有12幅手绘地图就出自他手。记者了解到,这12幅图是老人在标点注释《扬州水道记》和编写《扬州运河志》时根据书中内容亲手绘制的,前后耗时8年之久。
12幅手绘地图
反映自吴王至清朝运河变化
徐老介绍,12幅手绘地图中,10幅反映扬州运河自吴王夫差开挖邗沟至清道光年间河线及江北运口的重大变化概况,而《扬州运河位置图》、《大运河扬州段历代线路演变示意图》两幅图,则标明了运河位置的历代变迁。
第一幅《吴沟通江淮图》,反映了邗沟的起源,显示了当年吴王夫差开挖邗沟所经过的路线,即由长江北上,经武广湖、陆阳湖(今作渌洋湖)之间,达樊梁湖、博支湖、射阳湖至末口入淮;第二幅《汉建安改道图》,反映了原来邗沟北端路线纡远不通,经陈登“穿沟,更凿马濑”,即开挖由樊梁湖至津湖(界首湖,今并入高邮湖)至白马湖所谓“百里渡湖”,经射阳湖至末口,裁去了原来绕道博支湖一个大弯子。河线改道后相对较直,原河线称东道、改道后的河线称西道的说法由此而来;
第三幅《晋永和引江入埭欧阳图》,反映了到晋永和时,邗沟原来口门淤塞,邗沟入江口门西移至今仪征,“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即今仪扬河。这是邗沟的一次重要西移,因为西移使邗沟获得新生;第四幅《晋兴宁沿津湖东穿渠图》,反映了晋兴宁时津湖多风,在津湖以东新开河道,避开津湖风浪;
第五幅《隋开皇改道图》,反映了隋文帝开山阳渎,由今宜陵经樊川、三垛至射阳湖,离开了原来的路线,是一次较大的改道;第六幅《唐开元开伊娄河图》,反映了唐开元时,润州(今镇江)刺史齐浣,为避江上风涛和缩短航程,开凿伊娄河(今瓜洲运河)。伊娄河开挖以后,使扬州运河多了一个江北运口;
第七幅《唐宝历开七里港河图》,反映了宝历时扬州城内官河(唐代称运河为官河)水浅,新开七里港河,方便船只通行;第八幅《宋湖东接筑长堤图》,反映了宋景德中,为避开新开湖(今高邮湖)风浪,载石积为长堤,这是新开湖有湖堤之始。南宋时,淮东提举陈损之“筑自扬州江都县至楚州淮阳县三百六十里”湖堤,这是诸湖以东有长堤之始;
第九幅《明开康济宏济河图》,反映了万历时康济河西徙(弘治时开挖,后废,万历时向西改筑)、新开宝应弘济河、界首月河、邵伯月河及扬州城南宝带新河。由于康济河、弘济河、界首月河、邵伯月河全线贯通,漕船不再由湖中行走,从此结束漕船由湖中行走的“湖漕”状况,奠定了今日里运河的基础;第十幅《清运河图》,反映了扬州运河到清道光时的情况,由于归海五坝(即南关、新坝、五里中坝、车逻坝、昭关坝)建在高邮城南至邵伯运河东堤上,以里下河为壑,归海坝名为归海,实为归田,里下河连年哀鸿遍野。
《扬州运河志》
被誉为现代《扬州水道记》
记者了解到,徐老先后当过水利工程师、工管处长、市水利局副局长、市防汛防旱副指挥长,足迹踏遍里运河的两岸,青春全都奉献给了水利事业。直到退休,他心中还悬着这样一个结:锦绣维扬为何成为洪水走廊?
于是,徐老从清人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开始,以实地考察作为佐证,一研究就是三年。后来,他又广泛涉猎地方史志,可以说,凡涉及扬州地方河流的水利书籍,他基本上都进行了仔细研读比较。
在阅读古书的过程中,由于无标点,又是文言文,而且许多是专业术语和古词,徐老经常感到不能理解,于是他就反复看,仅《扬州水道记》就看了上百遍,直到完全弄懂;为了弄清史载运河现状,徐老常常从扬州最北的宝应泾河一路向南寻踪,在河湖荡滩中跋涉。
就这样,徐老终于完成了《扬州运河志》一书。全书20万余字,共分12辑,被称为现代版的《扬州水道记》。在这本书中,运河的脉络纹理、历史渊源,他如数家珍,水位、河床、水源、水质、季际变化等,他都一一明确地作了回答。
为瘦西湖“正名”
瘦西湖乳名应是“保扬河”
两年前,水利部计划编纂《中国河湖大典》,徐炳顺承接了扬州方面水系的资料汇集整理工作。在对“瘦西湖”条目进行名称解释时,他在翻阅史料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关于瘦西湖名称最早的记录是“保扬河”。
这一发现让徐炳顺震惊不已。“保扬河”这一瘦西湖的“乳名”是如何逐渐消隐的?“保扬河”如何会变成“保障河”?他开始进行考证。
徐老介绍,在翻阅《行水金鉴续》时,发现关于“保障河”的介绍是引自《扬州府新志》,其中又标注,“保障河”详细的方位及名称、由来则是引自《读史方舆纪要》。徐炳顺找到《读史方舆纪要》与《行水金鉴续》进行比对时却发现,《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的并非“保障河”,而是“保扬河”,很明显是《行水金鉴续》或《扬州府新志》引用有误。
对此,徐炳顺继续进行追踪。从康熙年间的《扬州府志》翻到嘉庆年间的《重修扬州府志》,他发现,最早记载于康熙年间的“保扬河”在其同时期的《扬州府志》中并没有记载,但在乾隆年间的《扬州府志》中则出现了“炮山河”的称谓,“保障河”之名最早出于雍正年间的《扬州府志》,只是没有解释名称由来。
比照之下,徐炳顺得出结论:瘦西湖最早的名称应为“保扬河”,“保障河”是后人在编撰《扬州府志》时引用《读史方舆纪要》发生错误导致。《扬州府志》作为流传较广的一本史记,对后人的影响逐渐盖过专业性强的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于是,“保障河”从此作为瘦西湖的原名流传开来,而“保扬河”则在历史的更迭中逐渐消隐。 通讯员 桂明 记者 姜涛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