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核心提示
晋江市新塘街道杏田小学在23年前就组建了学生南音班。为让“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世代相传,杏田村70岁的王明显老人,坚持在南音班义务教学23年,深受师生和当地群众的喜欢。
记者许雅玲 实习生刘韶滨 文/图
现场
小学生围着
七旬老人学南音
前天下午4时,记者来到杏田小学。虽然正值暑假,但刚走到教学楼二楼,记者便听到幽幽的琵琶声传出。寻声而行,三楼一间挂着“南音室”牌子的教室出现在眼前,走进教室,便看到用粉色布帘搭建的古香古色的舞台,舞台两边的玻璃柜内,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乐器和表演服装。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用粉笔整齐地写着《直入花园》《元宵十五》《因送哥嫂》等南音名曲的工尺谱。
“王佳颖,老师弹琵琶,你来演唱。”听到王明显老师点名,9岁的王佳颖落落大方地站起来,在琵琶伴奏下演唱一曲《元宵十五》,引来掌声一片。随后,王老师对9名学生进行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并让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演唱。
王佳颖的奶奶邱阿婆当天也过来旁听,她骄傲地告诉记者,经过王明显老师的教授,在今年晋江市第八届南音演唱节上,王佳颖登台表演了,“一点都不怯场,博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讲述
坚持23年 义务开班教学
据悉,杏田村素有晋江“南音之乡”的雅称,不少大人小孩或多或少会唱几句南音。每当茶余饭后,或是劳动余暇,村民们三五成群,围聚而坐,有的演奏南音,有的倾听。年轻时,王明显常常搬着一张板凳挤在听众中端坐聆听。演奏开始了,横抱的南琶轻轻捻弹,继之以十目九节的洞箫,吹出低昂浑厚的乐声,接踵着二弦和三弦而起和之,把王明显带进了南音的自然意境中去。有时忙完一天的农活,唱上一曲,王明显便心情舒畅。
1991年,王明显向杏田小学建议成立南音班,并自愿免费教学。在校董会和杏田村南音社成员的支持下,杏田小学南音班成立,刚开始推选了32名学生参加。那时条件有限,用的是最土的办法,一字一句地传授,学生只能唱两三支曲子。
“1995年是辉煌的一年。”王明显介绍,那年他带着学生到东山岛做交流,还在漳州师院表演了南音经典曲目,引起热烈的反响。2005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王明显教授的学生掌握了各种乐器,已能独立撑起一场演出。然而,随着高年级学生的毕业,这种高潮随之结束,“经常青黄不接,但从来没有断过。”
令人高兴的是,目前不仅本地的学生学南音,就连很多外来学生也爱上了南音。今年小学毕业的四川籍学生何丽娟,是王明显看好的南音苗子。“她不懂闽南语,一开始并不知道曲目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唱一句,她跟着唱一句,后来越唱越好,还拿过晋江市南音演唱比赛三等奖。”说起何丽娟,王明显很是自豪。
心声
南音传承不易 盼获家长支持
杏田小学校董会非常支持南音班,出资为南音班购置了乐器、桌椅等物品。“但南音"扎根"校园并不容易,有的家长不理解,觉得孩子学南音没什么用。”王明显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有些好苗子,家长不支持,就再也没来过南音班,“其实学南音,对学闽南话,对认字,对培养气质,对很多方面都有帮助,一些家长没认识到这些。”
杏田小学校长曾进步介绍,在王明显老师的主动带领下,学校慢慢加大了南音推广的力度,每周一至周五晚上6点到8点,王明显老师都会到南音班上课,暑假期间,王老师更是坚持每天下午4点到6点都到校上课。
“看到南音能够传承下去,比什么都开心!就教到我走不动为止吧!”为了不让南音在杏田村传承断代,王明显老人坚持了23年,在孩子们咿咿呀呀哼唱的闽南语调里,觅得些许安慰。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