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这是一个让人看着有点触目惊心的数据:2015年,仅鄞州公安分局石碶派出所就接到老人走失的求助报警157起,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位老人走失,其中还不乏同一人多次走失。
据民警回忆,在走失的老人中,约90%说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或家人的联系方式,而且身上也没有任何表明身份的联系卡片,常常使寻找工作一筹莫展。
庆幸的是,这些走失老人中的绝大部分最终平安回到家人身边。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想想老人走失后家人的焦急心情和潜在的悲剧因素,还是必要再跟大家提个醒。
今年4月,一位年近古稀、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的老太太在鄞州横街迷路,被好心人发现,随即被送到鄞州公安分局横街派出所。
在帮不少走失老人找寻回家路的经历中,不少派出所民警已经练就了一身本事。在老太太一口硬邦邦的宁波话中,民警察觉“横街”和“黄隘”的宁波话发音十分相似。
“鄞州石碶不是有黄隘村?”民警随即把老人送到了石碶派出所。
老太太说一口地道的宁波话,即便是本地民警,有时也听不太懂,在拾掇了老太太的只言片语后,石碶派出所民警开着警车,在黄隘村、栎社村一带四处打听,花了一个下午,才找到她的家。
据老太太的家人说,自从老伴过世后,老太太的老年痴呆的病情有些加重。于是家人就在她身上放了写有家人联系方式的纸条,以备不时之需。
可老太太每次都把纸条弄丢。即便家人后来把联系方式缝在她的衣服上,她也想方设法给去掉。对此,家人也倍感无奈。
而在去年八九月间,石碶派出所民警还曾两次帮助同一位走失的老人回家。
原来,这位老人患有脑萎缩,意识有时不是特别清楚,记忆力时好时坏,出门后找不到回家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凑巧的是,这位老人是一名抗战老兵,而第一次帮他找到回家路的民警是一名军转干部,两人似乎特别投缘。为此,在第一次联系上老人的家人后,民警就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没想到,这无心的一笔,还真派上了用场。时隔不到一个月,老人再次走失,而民警顺利帮他找到了家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份以来,石碶派出所已经接到30多起老人走失的求助报警。这些老人有几个共同点:年纪大,腿脚不灵便,意识模糊,自我保护能力弱,面对警方和好心人的询问,往往说不清自己的姓名、住址、家人的联系方式。
在此,民警也想再次提醒大家:
当家中老人走失时,应及时拨打110电话求助。报告老人走失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姓名、年龄、口音、体貌及衣着打扮等。留下联系电话和联系人的姓名并保持通信畅通。若家属自行找到走失的老人,应向110报告销案。
制作一张身份卡,上面写清楚老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放在老人的衣袋内或是挂在老人脖子上;也可将标有其身份信息的布片缝在老人外套上,以便走失后民警或群众可以尽快帮老人联系家人。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为老人购买带有GPS功能的手机、手镯、鞋子等随身物品。
老人外出时,尽量由家人或保姆陪同,避免让其离开视线范围。
平时让老人背诵易记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不要前往人多或交通复杂的场所,与家人失散时应在原地等待,不要乱走。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李绩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