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近日,一位名为"Do-better陈小姐正能量 ing" 的网友,通过微博向本报报料:"学府街中辐院小区门口,有一位长年在此修自行车的男人。为了不让路人看出他的残疾,选择一直蹲在地上。他年迈的老母亲是他的帮手,给他递工具,帮他搬车子、给车胎打气。母子俩很乐观,和来修车的人谈笑风生,给有这样心态的工作者点赞!"
该网友微博中还配发了照片:一男子蹲在地上,正在给自行车补胎,旁边守着一位老太太。
昨日,记者在学府街中辐院大门东侧的修车摊上,找到了这对母子。 “我没有成为"废人"!”
摊主叫康军,今年42岁,一旁的小板凳上坐的老人姓吕,是他的母亲,75岁。
这时,修车摊上没活儿。吕大娘正和一旁的人聊着天,康军大概对这些家长里短不感兴趣,正低头玩着手机里的游戏。随着游戏的进行,他的身体上半身还不时晃动几下,而他的双腿则一直弯曲着,呈深蹲姿态,一动不动。
不一会儿,一名男子推着一辆自行车过来,要求矫正后轮。来活儿了,母亲停止聊天,儿子放下手机。两人就像外科医生一样,康军“主刀”,负责拆解车轮,母亲打下手,她需要及时将扳手、改锥等递过来。若需要对自行车进行搬动,母亲则成为“主力”,康军依然蹲着。
康军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与记者聊起来。1990年,他18岁。双腿残疾的他,开始在中辐院门口摆摊修自行车,一晃24年,寒来暑往,风风雨雨。他指着学府街两边的行道树说:“当年这些树栽上时,还非常细,甚至没有我的胳膊粗,现在已经比我的腿都粗了。学府街的变化,真真实实就在我的眼皮子下发生的。”
正如报料网友所言,由于双腿残疾,康军无法站立。每天一到“工作岗位”,他就保持一种姿态——蹲在地上,顶多是屁股下再垫个薄垫。冬天,他需要坚持10个小时,夏天时间则更长。由于行动不便,每到工作时间,他都尽可能地少喝水,因为喝水后要小便,这种最最平常的事情,对康军而言,却是最麻烦最困难的事情,而且还需要母亲的帮忙。
从康军1990年摆摊开始,吕大娘就一直陪着儿子修车,同样坚持了24年。不光工作时间,“下班”后康军依然离不开母亲,母子二人现在还在一个屋子里睡,因为儿子吃喝拉撒多数都离不开人。24年来,母子二人就是这样坚持着,康军的父亲则负责进货、做饭、送饭……
谈到现在的生活,康军自信地说:“尽管行动不便,但我没有成为真正的"废人"!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虽然非常艰苦,但每月也有近千元的收入。” 每天蹲十几小时
康军出生在江西,两岁时因坐骨神经疼,医生在他的腰部进行了一次注射,很快他的情况变得糟糕起来,最终双腿落下残疾,无法行走。
年少时,他借助家里的小板凳在地上艰难地挪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板凳也不断换成大的。吕大娘表示,为了看好康军的病,她跑了无数医院,花光家里所有积蓄,但终究没能使他站起来。上世纪80年代,康军随父母来到太原。1990年,18岁的康军长大成人。然而,对于未来,对于生活,他不敢有任何奢望,因为他没有上过一天学。
那年,吕大娘一再提示儿子:“你越是这样子,越要有一技之长,得学门手艺。”
尽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康军的脑子却非常灵活。后来,他听从母亲,自学修理自行车,练习工具就是父亲的自行车。学了几个月,在母亲的帮助下,康军勇敢而艰难地挪出了家门。
想起当初的日子,康军直言:“确实太苦了。”
尽管下肢残疾,但双腿中的血脉、骨骼等全部发育正常。就是不能站立,只能长时间蹲着。每天需要蹲十几个小时,他甚至不能变换姿态,其中的感受可想而知。
一天蹲下来,由于血脉不通,康军的双腿、双脚大面积肿胀。母亲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唯一的可能,就是晚上收工后,热一大盆水,让孩子好好泡泡。
尽管是以这样的方式生存者,但康军的口碑却非常好。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他都很少“缺勤”。康军说:“我是修车人,不能"擅离岗位"。尤其是记得我的人,原本人家知道中辐院门口有个修车人,结果来了却不在,岂不是耽误人家的事,不好!”
看似简单的坚持,却要付出非常大的痛苦。了解情况的一名男子说,康军每天要蹲十多个小时,尤其是在冬天,一动不动地蹲着,身体很少活动,硬生生地挨冻,那是穿多少衣服都不行的,平常人根本感受不到。 对母亲亏欠太多
谈及目前的生活,康军说感到满意。唯一令他有压力的是,母亲几十年来寸步不离,让他觉得对母亲的亏欠太多太多。
自打康军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在他身旁,从小到大,一直到中年,依然是母亲的陪伴。他还透露,为了照顾他,多年前,母亲甚至放弃了一份即将转正的工作。42年来,母亲无时无刻不在他的生活中,吃喝拉撒,样样需要照顾,出摊需要母亲,干活需要母亲。如今,老母亲已经75岁,依然帮衬着他。
吕大娘说,为儿子做再多,她也没觉得什么,她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照顾这个儿子。尽管老三(康军排行第三)有了这份手艺,但她仍难以放心,尤其是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
采访结束时,已是中午时分,家中77岁的父亲已经将饭做好,首先给儿子送来。蹲着的康军,趁着手中的活儿少,赶紧将午饭往嘴里扒拉……
本报记者 申波 文/摄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