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原标题:3万老人吃上“幸福食堂”
昨日,在硚口区变电社区幸福食堂,工作人员给老人盛饭菜 许魏巍 摄长江日报 昨日获悉,随着昨日硚口区变电社区幸福食堂正式开张,全市各社区新开设的“幸福食堂”超百家,2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服务近3万名老人。
8月3日至5日,长江日报连续刊发《来自道能幸福食堂的新闻调查》,报道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多方合力,武汉道能义工服务中心创办5家幸福食堂,为3000名独居老人解决就餐难题的探索,省、市民政部门推荐在全省、全市推广复制。
更多病残老人
在家“坐享”一日三餐
变电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红妮介绍,社区13000多居民中,有1000多老人,不少是独居、空巢老人,社区向老人们征求意见,很多人希望开设社区老人食堂,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难。
昨日11时许,变电社区85岁的林红英就来到社区崭新的幸福食堂等待开饭,六菜一汤,荤素搭配总共7元钱。“比外面吃饭便宜、干净、可口。”林红英尝鲜后赞不绝口。
林红英的儿子和儿媳白天要上班,由于年纪大了,她白天一个人在家只能凑合着吃,有时候自己煮点稀饭,有时候就到外面餐馆吃。“自己做的吃不好,在外面吃中饭一顿起码要10元以上。”林红英说,在新开办的社区幸福食堂,早上3元、中餐7元、晚餐5元,三餐总共就15元,每餐都符合老人胃口。
昨日一天,有50多位老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就餐便利。
先于变电社区开设幸福食堂的古南社区,除了解决独居、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吃饭上。
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丽说,社区老人多达2450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行动不便,白天子女不在家,吃饭就成了老大难。负责社区幸福食堂运营的“天颐之家”社会组织负责人赵杰说,幸福食堂专门雇人开车、送饭,每天给100多位老人送餐。
80多岁的谢邦奎老两口家住3楼,上下楼梯不方便,白天子女又不在身边,一日三餐就靠幸福食堂送餐。同样80多岁的熊昌兰说,她关节风湿严重,平时走路都很吃力,要不是幸福食堂一日三餐送餐上门,每天就只能吃剩菜剩饭。
政府加大投入
扶持幸福食堂各街道全覆盖
江岸区已经建立起9家社区幸福食堂,而且是全部社会化服务。
日前,后湖街东方社区幸福食堂开业,3天时间就有200多名老人前来就餐。东方社区有1000多名老人,为了不断完善为老服务,还专门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站,2000多名义工每天轮流到幸福食堂开展做义工、送餐等为老服务。
江岸区16个街道和百步亭社区明年将全覆盖建街道级老年幸福中心厨房,全区将投入1500万元,用于建老年幸福中心厨房、家庭健康顾问、家政服务、义工为老服务站17个。
江汉区目前全区12条街道为老服务食堂已经全覆盖。全区近300名65岁以上低保、失独、残疾老人,由区政府买单,中百超市提供送餐服务;对80岁老人、轻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人,幸福食堂提供低偿服务,老人在这里就餐享受半价配餐。
借鉴互联网思维
探索长久生存发展之路
硚口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2.63万人,独居困难老人约占35%,开设幸福食堂,解决老人们一日三餐吃饭难,是急老人之所急。怎么让更多的幸福食堂保持公益属性,坚持低价,同时又让幸福食堂由公益组织运营,以兼顾市场经营,用收益补公益?在总结原有的营北社区、发展社区创办幸福食堂经验的基础上,硚口区民政局指导新开办的15家幸福食堂更进一步进行探索。
硚口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带 走访变电社区和古南社区的幸福食堂,他指着厨房所有崭新设备说,所有设施、设备都由政府出资14万元购买,食堂所在的场所,由街道调配。“食堂运行过程中最基础的场地、设施设备成本,由政府买单,减轻了大量后期运行成本”。
硚口区引入“侨亚”“天颐之家”等社会组织,让他们竞争上岗,指导这些公益组织借鉴“互联网思维”办幸福食堂。
“天颐之家”社会组织负责人赵杰说已经尝到这种“互联网思维”的甜头,通过幸福食堂的优质服务,“天颐之家”聚集了一批老年粉丝,由此与大型旅行社、超市合作办理旅游、超市等一系列团购,老人享受到了折扣,社会组织也获得了一部分回报,弥补幸福食堂的亏损,总体接近于保本。( 马振华 通讯员周钢)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