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商报讯(
到底该不该将长辈当作“老人”看待,本期“感情事” 采访了一些老人,还有心理医生对于“年纪大了是否应该被当作"老人"问题的看法。
乐活老人 别人的看法不在意,自己别把自己当老人
家住半山的谭阿姨,今年70岁,退休后,她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免费给社区孩子上课,还热衷写文章,被不少报刊刊登过。她觉得,她不在介意旁人将她当老人看,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是“老人”,也不会将自己当老人看。
“我们老年大学有位94岁的"顾医生",是我的同学,只要医院需要,他照样上手术台。再比如说我在公交上喜欢让座,对方可能觉得我年纪大了不接受,我会告诉对方,他比我更需要这个座位。”谭阿姨笑着说。
谭阿姨说,她不会因为觉得自己年纪大,就应该得到优待,反倒认为现在该为社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不可能不变老,但我们可以慢慢变老,心态积极、多做好事、少生气。”
今年72岁的王老师同样不服老,爱好摄影的他,曾到世界各地旅拍。“年轻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还能做。”虽然被别人当作“老人”,王老师不会不开心,但还是有些不大乐意别人这样讲。
王老师不爱过生日,总觉得过一次生日就老了一岁,“所以每次儿子建议我过生日到外面吃顿饭,我总说不去了。”王老师说,年龄增长,身体衰老纵然不可抗拒,但也能尽可能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更多兴趣爱好。
心理医生
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被当作“老人”
就“是否应该将年纪大的人,当作"老人"看待”的问题, 采访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陈斌华。陈医生认为,虽然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因人而异,但其实绝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都不希望被当作“老人”。
陈医生说,是否应该将“老人”当做“老人”看待,这个问题要分开两方面来讲。在身体方面,儿女家人应该密切关注到长辈的细微变化,注意到父母、爷爷奶奶产生疾病的前兆,需要将他们当“老人”对待。“他们最近喝水次数是不是增多了?身体有没有不适?面色好不好?”
而在心理、精神方面,陈医生强调,绝对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被当作“老人”。“年轻人的新鲜事物,可以多和长辈交流,有什么活动多支持他们参加,这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记忆力都会有很大帮助。”
但同时,也要依据情况而定,如长辈坚持做自身身体不能负荷的过量运动,这时子女就该委婉地与长辈沟通,“老人不喜欢当面与人辩论,被指责,那子女可以找报纸等较权威的资料,告诉他们危害性。”
陈医生说,若长时间在心理上将长辈当“老人”看待,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原本他们有些事情还能做,因为孩子的一句"你老了",他以后就有可能真的做不了了。内心消极还有可能影响睡眠,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