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终于迎来三中全会定调。
尽管全会公报对中国社保体系建设只有一句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知情人士透露,会议通过的“决定”,在社保改革方面仍有大段论述。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坚持统账结合的框架下,以往口径中的“做实个人账户”调整为“完善个人账户”。一位接近决策层的学者分析,这意味着当前统账集合、个人账户名义记账的模式将不做调整。
以此为基础,全国统筹、并轨扩面、市场化投资、研究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等“老提法”依旧,较新之处仅是适时降低社保费率。
尽管诸多细节未定,三中全会已为下一步社保改革勾勒出明确框架。
从“做实”到“完善”
此前由学界向主管部门提交的多套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最大的争议点便是养老保险基本模式的调整。
当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统账结合”模式:单位按职工工资的20%缴费进入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即用年轻一代的缴费支付退休一代的养老金;参保人每月缴纳工资的8%则进入个人账户,长期积累,多缴多得,以减轻“现收现付”的支付压力。
但在制度建立之初,从原有体制转入社会保险体系内的老职工并未充分缴费,应对其养老负责的国企及政府也未向养老基金注入相应资金。为确保养老金当期发放,年轻一代的个人账户普遍被挪用,由此形成空账。
12345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