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相继出台、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养老衔接:农民工最受益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只要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就可以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如果不满15年,可以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毫无疑问,暂行办法出台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群体和城镇非从业居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说。
人社部统计,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亿人,同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仅为4543万。而截至2013年底,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4。98亿,其中2399万为城镇非从业居民。
“按照相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才能享受待遇。”褚福灵解释说,“以前没有衔接办法,不够15年很可能钱就白缴了,所以很多农民工和城镇非从业居民宁肯参加待遇较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广大农民工和城镇非从业居民进可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的待遇,退可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兜底”。
全民参保:养老保险覆盖率将达95%
2014年7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视频会议,标志着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正式启动。
12下一页 |
标签: 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