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资金“青黄不接”的状况该由谁买单呢?


这几天,到仙居县第二人民医院(横溪卫生院)看病的患者都会看到一则通告:“病友同志们,我院被农保中心和县财政局扣款达1500多万,致药品采购受到限制。目前只能采购抢救药品和基本药物,造成看病更难,敬请谅解。”
在大家看来,医院属于国家非盈利性的医疗机构,前有源源不断的患者入院治疗增强收入,后有强大的地方财政支撑,按理说应该是“腰缠万贯”。而如今仙居县第二人民医院却爆出被农保中心和县财政局扣款1500多万的亏空窘境,实在令人费解,让前来问诊的病者情何以堪。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成了惠及千家万户的福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医疗报账的费用,一直以来是按照“寅吃卯粮”循环模式运作。但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病住院的人日益增加,同时药品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因此产生的医疗报销费用也随之上涨。类似于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情况在各地均有存在,政府划定控制标准的初衷是在缓解病人医疗费用的压力,本是安民、惠民的良策,但仙居县控制线依据的是2008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时至今日这一控制线早已时过境迁。
前不久报道称,湖南多地医保资金亏空,欠医院报账款已成潜规则。对于这样政策过时和资金链“青黄不接”的状况又应该由谁来买单呢?笔者认为,应该由政府部门和医院来共同承担。一方面地方政府制定了医疗政策就应该一包到底,由于制定政策标准不切实际、更新不及时,导致了医院收入吃紧甚至亏空的情况,加之政府本就有义务为医院提供财政支持,所以应该承担亏空额度的较大部分。另一方面,医院作为治疗患者的直接部门,也是结算医疗费用的终端窗口,不排除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的情况,从而套取医保补助资金,同时医院在财政预算方面把关不严,向上级反馈意见不及时,导致医院长期“亏空”的情况,因此医院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病者进医院是治疗疾病,反倒被医院拒之门外。千万别把政府部门和医院的过错强加于患者,政府相关部门和医院应该合力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今早实现病者就医顺畅,药品齐全。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