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免疫疗法尚不成熟 却一路绿灯进入医保

2017-02-11 08:00:02 无忧保
5月9日讯:借助魏则西事件,名为“DC-CIK”的肿瘤免疫疗法方才进入普通公众视野。但实际上,这一治疗技术不但早已运用多年,并且已在十多个省份得到物价部门的价格核准,甚至进入医保目录。 在中国,想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一些在市场销售多年,疗效确定的药品,要想进医保也常常要拉锯多年。 那么,存在争议的DC-CIK疗法,且被一些专家认为并不成熟的技术,如何能得到一路绿灯? 尚不成熟的疗法 DC-CIK属于“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下称免疫疗法)的一种。通俗地说,免疫疗法就是医生抽取患者自身血液,培养出具有抗癌功能的细胞,再注回患者体内,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 1986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史蒂夫·罗森伯格团队推出第一代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即用淋巴因子白介素-2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成具有抗癌作用的LAK细胞。因为这一贡献,罗森伯格被后世称为免疫疗法的先驱。 LAK疗法被发明后不久,即进入中国,并被医疗机构滥用,最后于1994年被当时的卫生部明令禁止临床应用。 2007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和细胞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发现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即DC细胞),并在晚年致力于基于DC的肿瘤疫苗研发。DC细胞不具备杀伤力,而是通过传递信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能杀伤癌细胞的细胞。 斯坦曼自己就是一名癌症患者,他尝试使用DC细胞等方法治疗自己的癌症,并成功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四年之久。虽然斯坦曼最终还是在2011年9月30日因胰腺癌去世,但他和部分科学人士认为,DC细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斯坦曼去世三天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他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获奖理由就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 在LAK细胞基础上,有国外研究者使用新的抗体研究出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即CIK)。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王月丹解释,CIK细胞就是升级版的LAK细胞。DC和CIK疗法此前在美国已经历了多年研究,但是相关临床试验在美国逐渐减少。随着科学发展,研究者开始更多关注免疫疗法的迭代技术,比如CAR–T、PD–1等。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标签:   医保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