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建立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快速通道!


3月30日讯:日前,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再度提及,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将大力推动制药行业研发创新投入。
而在此前的一周,国务院也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将创新药纳入医保。
近日,记者从多家上市药企董秘、研发人员处了解到,由于国家医保目录已经7年未调整,不少经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研发的创新药物难以打开市场,有些1.1类创新药上市5年累计销售尚不足10亿元,不及巨额投入的研发成本。
国内某知名药企营销总监李明(化名)表示,创新药进不了医保目录对市场推广影响非常大,临床使用制约明显,这导致患者不能及时享受先进的临床技术,企业也很难在短期内收回研发成本,严重挫伤创新的积极性。
医保目录7年未调整
大量优惠政策的扶持和资本的追逐,正让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开始露面。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公司中国指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医疗保健行业以全年20%的增长幅度,位居中国经济表现最好行业第二。
令不少新药研发者矛盾的是,久未更新的医保目录正让他们在这个巨大的医药市场迷失方向。据了解,我国在1999年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次年制定了第一版医保目录,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2009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治疗性药品全部纳入药品目录甲类部分。
到目前已经过了7个年头,国家医保目录一直没有更新,这把不少重金投入的创新药挡在了门外。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2009年以来,新药无论多好,都没有机会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对民众的受益、产业的发展、创新的动力都很不利。国产自主创新药想要进入各省份的医保目录并非易事,为此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盯着各省份的招标计划。
据业内估算,一个创新药品种如果顺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利用新药保护和市场先机,基本能够拿下该领域50%的市场份额。对于不少创新药来说,无法进入医保目录就意味着整个品种的长期亏损。
“差距非常明显。”李明对记者说,2009年的国家医保目录遴选范围是2007年以前获得生产批文的药品,创新药进不了医保目录的问题非常严重。医保目录对新产品研发和销售有着非常强的引导作用,进不了目录就相当于政府不会采购,而后者占到药品销售额的80%。如果没通过药品招标,药品质量再好,也用不到患者身上。
据记者了解,以天士力一款产品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为例,由于没有进入医保目录,这款二类新药至今年销售额也仅有2亿元。在全国,具有该产品生产资格的仅有两个厂家,竞争对手的类似产品终端销售额在30亿元左右,差别就在于是否进入医保目录。
近年来,不少药企负责人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调整医保目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以下简称《意见》),再次提出了要支持创新药纳入医保。
3月21日,河北省医药集中采购网公布《关于集中增补医保、新农合药品生产企业资质信息的通告》,时隔5年第一次全面对非基药医保农合产品挂网。按照惯例,医保目录今年进入再次修订的时间窗口。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是打通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前哨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上述《意见》再次提出了要支持创新药纳入医保,为国产创新药及时纳入医保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除了上层部门应加快落实政策,缩短调整周期,研究探索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以及设立快速通道外,地方也应出台配套政策。
创新药使用受限
没有机会进入医保目录,对创新药生产企业和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这样打比方,这就像一个产品千辛万苦拿了“准生证”却在市面上无人问津。很多情况下,由于研发困难、投入很大,药价比较高,很多自费患者难以承受急用的创新药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在其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医保目录调整的建议》中指出,许多近几年新上市的科技含量高、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创新药物长时间不能进入国家医保药物目录,无法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使用。这既浪费了国家因研发药物而投入的巨大财力物力,也使得患者无法使用更先进的药物,影响治疗效果。
1
2
下一页
末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