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本地医保参保率低是全国性问题何解?


3月23日讯:据报道穗部分城中村药店多过米铺的现象。该现象有其客观原因,但也折射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
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病有所医”?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要加强对城中村小药店小诊所的监管力度,降低违法违规经营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最根本的还是增加公共投入,加速推进分级诊疗、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完善异地就医报销等改革进程。
问题:外来工本地参保率低是全国性问题
专家指出,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参保意愿不高,异地医保报销又面临比例低、报销门槛繁琐、结算条件苛刻等问题,是广州等大城市的城中村小药店、小诊所之所以如此“繁荣”的最根本原因。
2015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共有783万名来穗务工人员,人数已接近本地户籍人口数量。但来自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31日,广州市职工医保参保人,非广州市户籍职工人数只有26.87万人。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宋世斌表示,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参保率过低早已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入大省,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宋世斌分析,造成本地参保率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小企业、小作坊工作,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极大,且年轻化,个人在本地参保的意愿同样不高。
“医保政策以保大病为主,门诊、小病的保障不比大病,对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到药店买药甚至比去公立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花费还要少。”宋世斌说,从主观、客观原因来看,都不难理解务工人员参保率低。
然而,在户籍所在地参保,一旦在广州住院,又必然涉及异地医保跨省结算的问题。广州从2009年开始探索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方式,先后在部分医疗机构实现了与佛山、肇庆、东莞等省内城市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这两年来,广东省内异地医保即时结算网络已然铺开,但要全面实施仍需一段时间。
此外,广州市与海南省、云南省、南昌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市已结成医保即时结算,但参保人要满足不同的结算条件。
事实上,广州原本有设置专门外来工医保的医保政策。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09年8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非广州市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可为参保外来工转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或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如单位未办变更手续,则将自动转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
根据这一文件的要求,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以及同城同待遇的原则,参加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来穗务工人员,从2009年10月起享受与广州本市户籍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
不过,由于该文件属于过渡性政策,到2012年7月31日已经期满失效。这也意味着,在广州的外来务工人员用医保看病依然面临着诸多麻烦。
趋势:未来五年将加快推进来穗人员融入广州
“广州已经到了要重视来穗人口的时候,全国超大城市都绕不开大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问题;广州到了要逐步考虑统筹好财力与资源以满足广大常住来穗人员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时候了。”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曾凯章公开表示。
今年1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用5年时间,加快推进来穗人员在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广州社会。其中提到,广州将提升社会保障,推动来穗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1
2
下一页
末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