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医保新政实施半年 报销定额450元可报85%

2017-02-22 08:00:02 无忧保
10月20日讯:以前的冠心病、脑梗、偏瘫、骨折等病人,在大医院看完病、住院过了急病期,就得回家康复,但因为疾病的并发症还在,有的要插胃管、插尿管,有的长期躺床上,褥疮、伤口发炎等家人难以处理,饮食生活大受影响。而在社区医院开了家庭病床,医护会上门,省却许多麻烦。 受医保新政影响,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发现了这一便利,家庭病床的需求也在增加,以大东街社区医院为例,4月1日前,开了130张家庭病床,新政后,达到180张,需求量还在增加,据统计,脑梗病人占了加床的35%,7个医生和4-6名护士,再加按摩师3名的家庭病床服务团队,除了定时上门服务外,医护手机24小时随时接听,“有时候凌晨两三点病人遇紧急情况,医护马上过去处理的情况也有。”家庭医生陈杰辉说。 大东街、彩虹街道、蓬源街、珠光街等社区医院家庭病床服务,也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赞许。 87岁街坊刘伯有偏瘫,10月5日胃管掉了,即便是假期,他一个电话,社区医生赖国彬也能及时赶到帮忙处理。刘伯2006年开始偏瘫后,社区医生陈杰辉、曾志勇、刘航、赖国彬便对他进行了照看。2-3个星期医护会为其换次胃管,身上有疮时,还要给他换药,肺部感染了,会帮他化痰消炎,加床之前,他一年要住院6-8次,每次12天左右,这两年使用家庭病床后,每年最多住院一两次。 社区医生给新快报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加床病人可以连续接受家庭病床服务3个月,1个月只需要出1000多元,一年也就4000多元,而在大医院住院一次平均下来15000元,自己出三成多,也要三四千元,住院6次或8次,整年花费就是三四万元,能为此类患者省约十分之九的费用,社区医生上门为患重病需要长期康复、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服务,解决了他们就医大难题。 变化 “当然,新政对引导居民来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有积极影响。”采访中,多家社区医院负责人都向记者表示,受新政影响,社区医院的定点人数、门诊量均直线上升,也有许多便民措施,能切切实实减轻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希望在解决社区医院发展难题后,能使更多居民实实在在留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解决常见病。 社区医院门诊定点数上升 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陈杰辉告诉新快报记者,近两个月来,日均门诊量高达900-1100人次,1个月大概接诊2万人次,在此之前,一天只有600-700人次门诊量,1个月最多12000人次。与此同时,来社区医院定点人数的人数也有明显上升,以前一年8000-9000人来定点,今年7月1日到9月底,就已经有10000多的定点人数了,全年预计同比会增长30%的定点人数。 走访中,各社区医院均异口同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门诊量普遍上涨三到五成,定点人数有的甚至同比增90%。 报销定额450元可报85% “省钱、方便。”谈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好处,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医院的陈杰辉不假思索地回应说。作为心脑血管方面的医生,陈杰辉最常接触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慢性病患者,他给记者举例说,这些三高患者,是社区医院的最主要患者群,老人居多,降脂、降糖、降压等药物常用,血栓通一盒28元,丹参滴丸25元,参松养心胶囊34元……这些药物,并不算太便宜,即便转诊,大医院报销比例也只是55%,而在社区医院,加上门慢统筹每月是450元的定额,报销比例则高达85%,人均药费支出负担大大减轻。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医院排队人少,可能5-10分钟就完成了排队、交钱、拿到药的整个过程,比在大医院看病省事得多。 搭建快速双向转诊通道 不到社区医院转诊,大医院门诊报销只有45%,经过转诊,比例增加10%,在此状况下,为居民搭建快速、方便的双向转诊通道成为大小医院共同的责任。 “医保新政前,一例转诊的也没有,现在每个月大概帮忙转诊400-500人次。”例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医院与中山一院、省人民医院、广药附属一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遇到接诊不了的患者,如皮肤、甲亢等专科病都可以帮忙转诊。转诊程序首先医生写转诊申请单,居民凭双向转诊单到导诊护士处登记,然后再到大医院就诊,就能享受55%的报销比例了。“现在医保系统全市联网,社区医院电脑记录,其他二三级医院定了大点的都会收到这个转诊信息,自动提高报销比例,很方便。”大东街社区医院陈杰辉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更方便居民转诊,荔湾区、天河区、越秀区均纷纷建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联合体内的医院转诊享受绿色通道。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