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实施三年多 滨州市医保人口覆盖率超99%


2009年,全国新一轮医改大幕拉开,标志着国家在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上开出了一纸药方,力求让更多的老百姓求医问药时得到更大的方便和实惠。同年8月,滨州市医改工作启动实施,围绕国家、省、市“三年医改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在统筹安排下循序推进。
如今,新医改实施已经三年多,滨州市全面完成了五项医改任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持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
滨州市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为百姓织起一张医疗“安全网”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滨州市全面加强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
记者从滨州市医改办了解到,截至2012年8月,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4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14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294.89万人,三项医保人口覆盖率超过99%,参保(合)人数比2008年增加了48.33万人,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基本医疗保障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医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大幅提升,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6%和70%,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3.85%,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现在的10万元。随着基本医保制度的深入推进,医疗救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实现了全市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三年来,滨州市共资助困难人群参保、参合52万人次。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群众累计受益7000多万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新医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据悉,自2010年3月15日到2011年的12月30日,全市10个县区的77处乡镇卫生院、25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287处村卫生室,分四批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机构全部在国家和省规定的523种基本药物目录中选配使用;基本药物全部通过省招标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所有药品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还落实了基本药物报销优惠政策,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7%,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下降明显,平均降幅分别达到26.8%和26.9%,次均门诊自付药费、次均住院自付药费分别下降40%和50.6%,群众用药更实惠、更规范,累计受益7000多万元。
打造15分钟“就医圈”,群众就医便捷有效
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让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为此,滨州市把强基层作为改革着力点,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2009年以来,滨州市着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全市打造了15分钟就医圈,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有达标县级医院16个,其中达到二甲水平的医院11个,达标乡镇卫生院77个,达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达标村卫生室1287个,基本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1所二甲水平的县级医院,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有一所以上达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的目标。
滨州市还加强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年来,累计培训各类卫生人员2.7万人次。建立健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全市81所医疗机构与59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长期对口帮扶关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的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
从被动治疗疾病,到坐享“上门服务送健康”
如今,滨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正在从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政府投入标准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今年的25元,以免费或补贴形式向群众提供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不得大病。
同时,为了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滨州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家庭医生与服务对象签约模式,实施签约式服务,服务方式向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转变。截至2012年8月,全市累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72.4万人份,电子健康档案310.45万人份,建档率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98.5%、82%。全市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宣传咨询服务,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100%。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医改步入“深水区”
所谓“公立医院改革”,即是改革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力求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作为新医改五项内容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其顺利启动,也标志着滨州市医改正逐步进入“深水区”。
2011年5月,市政府确定市人民医院和博兴县人民医院作为滨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有益探索。全市已有17个专业83个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推行了“先诊疗后付费”、预约诊疗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双降、双控、双规范“三双行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门诊就医环境和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如今,全市已有民营医疗卫生机构40余家,多元办医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下一步,滨州市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