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完善居民医保政策 保障群众病有所医

2017-03-05 08:00:02 无忧保
当病痛袭来的时候,每个患者都希望“病有所医”,这个愿望如今已基本实现。万州140多万城乡居民,依靠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生病的时候,不再着急上火。 数据显示,2012年,万州全区城乡居民参保突破137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全区7年累计参保达到820.3万人次。同时,从2006年到2011年,万州区受益群众累计1029.1万人次,共获得补偿74638.94万元。受益率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42.36%提高到2011年的188.20%。住院补偿率逐步提高,从2006年的27.65%提高到2011年的47.84%。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正逐渐深入人心。 数字看变 城乡居民医保让更多群众得实惠 2006年35元,2007年40元,2008年80元,2009年90元,2010年120元,2011年200元,2012年240元……这组逐年递增的数据是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各级政府补贴给每名参保人员的配套资金。万州区城乡居民医保中心主任杨大兴说,该制度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了实惠。 覆盖人群不断拓展:2006年万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启动之时,只有农村户口的居民才能参保。2008年10月,万州区打破城乡户籍限制,将城镇居民纳入参保范围。2009年9月,又将参保范围扩大到辖区几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到2011年底,万州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全区11个街道、28个镇、13个乡(民族乡)、184个社区、448个村委会和重庆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了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 广大城乡居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逐年提高,2006年全区参保人数76.93万人,参保率仅为61.98%;2007年参保人数上升到93.81万人,参保率为75.89%;2008年参保102.07万人,参保率达到了83.0%;2009年参保人数达133.64万人,参保率为90.5%。2010年全区参保人数137.10万人,参保率为90.9%。2011年全区参保人数达139.64万人。2012年,全区参保再次突破137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全区七年累计参保达到820.3万人次,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正逐渐深入人心。 基金报销保障有力:作为民生工程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金总量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2006年,参保人员每人每年只需要缴纳10元。2012年,参保人员的缴费标准提高了5倍。各级财政的补助配套资金也从2006年的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增长近7倍。年基金总量也从2006年的3400多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4亿元,足足增长了10多倍。基金蛋糕越做越大,群众的受益水平也越来越高。 区财政、区人社等部门坚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模式,认真执行基金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规范基金的收支管理。2006-2011年,万州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共筹集基金85847.60万元,共支出基金74638.94万元,累计结余基金11208.66万元,在不断提高群众待遇支付水平的基础上,确保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有效。 创新居民医保制度:万州区一直把"参保居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不断优化补偿办法,简化补偿程序,创新筹资机制,使居民医保制度更加利民、便民、惠民。 万州区居民医保制度实行补偿"直通车"制度,即参保群众当场看病后,当场报销。同时,成功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制度进行无缝衔接,切实方便贫困参保群众就医后的补偿。率先在全市实行民政五保户、低保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员和计生奖扶特扶对象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设住院补偿的起付线,从而增加实际补偿,更加体现制度向弱势群体倾斜。率先实行农村孕产妇和城镇低保孕产妇在一级医院免费住院分娩。率先在全市推行"母婴伴随"政策,即符合政策生育的新生儿可随参保母亲享受各项补偿,享受时间从出生之日起至1周岁。这项政策受到了重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已在全市推广。 不断完善筹资机制,在采取入户收取、"定人、定时、定点"方式收取、滚动筹资收取参保费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居民自愿的前提下,与银企合作,实行代扣代缴,确保居民应保尽保。从2011年起,对未在上一年规定时间内缴纳参保费的居民,可在当年全额缴纳参保费(包括政府补助部分)并享受当年的居民医保待遇,但设置3个月待遇支付等待期(期间不享受有关待遇)。推行新生儿落地参保,新生儿可在出生3个月内缴纳全款(包括政府补助部分)独立参保,享受未成年人待遇,不设3个月待遇支付等待期。 参保居民得到实惠:2006-2011年,万州区受益群众累计1029.1万人次,共获得补偿74638.94万元。受益率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42.36%提高到2011年的188.20%。住院补偿率逐步提高,从2006年的27.65%提高到2011年的47.84%。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参保群众得到了实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地缓解。如,2009年长坪乡长坪社区的江某因患肺部疾病共花医药费用16.9万元,获得补偿7万元;2010年,三峡学院学生刘某患严重多器官衰竭花费医药费23.2万元,获得补偿12.3万元;2011年,恒合土家族乡前进村熊某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先后五次住院,花去医药费19.5万元,连同二次补偿一共获得10.5万元的报销;高峰镇雷家村伍某发生医药费30余万,获得的补偿超过18万元。受益人群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惠及民众、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万州区在推进制度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一是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突出位置。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工作的有序推进。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完善政策措施。四是始终坚持为民、利民、便民的宗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五是基金运行安全有效,探索出了低水平起步、保障大病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控制基金风险的有效做法。推动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助推"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 居民说变 不再“因病致贫” “多亏二次补偿再次报销了4万元,缓解了我家年底的还债压力。”1月9日,高峰镇雷家村参保居民伍光明(化名)领到二次补偿款4万元后,激动万分,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伍光明的父亲2010年9月因前列腺癌到三峡中心医院入院治疗,出院时报销了14.01万元。在2011年开展的二次补偿中再次获得4万元补偿。前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总共报销了18万余元医药费用,切实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要不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我这个病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治疗起来是很难的!”年已50多岁的伍光明虽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都在外打工,收入不是太高,也都成家,生活负担比较重,当年2006年城乡居民医保启动时,只缴10元参保费,生病住院就可以报账。“当时没有在意,认为起不到多大帮助作用!”伍光明说,从那年开始,虽然年年都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没有生病也没有报账。直到2010年被医院查出前列腺癌,接受治疗,除了按比例报了一笔以后,没想到在次年的1月,还领到了4万元的二次补偿款。 “从我记事以来,农村人看病,能够报账,也是最近六七年的事!”伍光明说,这之前,农村人有病,小病过拖,大病过挨,有钱就治,没得钱就“顺其自然”。一家人有个重病号或者“老病号”,常常把整个家庭拖得很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时有发生。

标签:   居民医保政策医保政策居民医保医保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