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广州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新政 社区医院排队排长龙

2017-06-06 08:00:02 无忧保
      广州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新政 社区医院排队排长龙   2014社保年度(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共有352.78万参保人办理选点,其中大点约245万人、小点243万人,以及大小点均办理了定点的参保人约有135万人。   其中,本月办理医保定点的参保人约38.3万人次,其中“大点”97742 人次、“小点”285160人次,大小点均定点的31178人次。   在社区医院首诊并享受医保门诊报销待遇的参保人有544529人次,比今年第一季度月平均就医人次增加24.8%。   本月办理“大小点”转诊手续的参保人约39339人次。   今年4月1日起,广州全面实施的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新政,旨在通过门诊统筹报销比例的调整,引导参保人到社区医院首诊。如今,新政即将满月,效果如何呢?记者昨天从广州市医保局获悉,截至4月28日,全市办理医保定点的参保人约38.3万人次,其中“小点”定点人数占比超七成。   记者还走访多家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了解到,社区医院门诊量普增两至三成,但就诊量大增的背后,医生人手不够、医保系统不稳定以及基本药物不足等问题,有待解决。   变化   社区医院 患者增加 医生直喊“累”   昨天,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苏启英表示,医保新政实施近1个月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特别是上月底和这个月月初,选点人数暴增,收费和药房的上午班都要忙到接近中午一点钟”,苏启英说,中心此前每个月门诊量在12000人次左右,但3月份达到18000人次,这个月每天门诊量都有900人次,比往常多200人左右。“医保新政起到引导市民到基层就诊的作用”,为此中心加派了人手,还特别设置双向转诊服务台,同时计划一些业务科室增招工作人员和医生。苏主任预测,由于医保统筹周期为一个月,未来几个月的月初都会迎来办理定点的高峰。   “通过社区转诊到市区各大医院的,每天约有20多人”,该中心医务科负责人陈杰辉说,转诊主要分三类情况,一是病情复杂确实难以判断的;二是基层缺乏治疗用药,需到上级医院开药的;三是患者需做检查而基层医院无检查设备的。   天河区华林街社区卫生中心也是如此,今年前3个月在此定点的居民已达6000人,而去年全年也仅4000多人。同时门诊量也有一两成增长,最多的一天接诊近千名患者,其中最受欢迎的一名医生接诊了100多人次。有医生还表示,原来年轻患者是“稀客”,现在也越来越多了。        同时,老患者反映,到社区医院看病开始“耗时”了。71岁的张婆婆昨天上午到华林社区医院等了一个小时才开到糖尿病药物,“以前一二十分钟就能取到药了。”老人说,现在社区医院患者增多,连候诊的凳子都不够坐了。   对于增加的病人,社区医生们纷纷喊“累”,因为除了接诊病人,他们还有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包任务,如打疫苗,上门家庭医生服务等。“希望政府能提高社区医生待遇,吸引更多人到社区医院工作。”华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医生说。   二级医院 变“夹心层” 门诊量下降一两成   但二级医院情况又不同,由于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同属“大点”,新政实施后,病人要么选择定点三级医院,要么定点社区医院,导致二级医院地位尴尬,其实力比不上三级医院,医保报销额度又高于社区医院,结果成了“夹心层”。   天河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池主任就表示,该院定点人数与以往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吴主任也表示,医保新增的定点人群增加的不多。   定点量没增加的同时,医保新政还让他们失去了一部分患者,多数二级医院的门诊量同比下滑一至两成。对此,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吴主任认为,原来没有定“小点”的患者通过定点后直接到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没有转诊上来,自然就会导致二级医院门诊量下降”。   三级医院 定点增加 与社区合作成“医联体”   医保新政则给大医院增加部分定点数量。记者从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医二院了解到,医院办理定点人数同比增加数量分别达5000、4800和3500人以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保办负责人肖良成则介绍,上月最后一周定点的人数最多,约是平常的5倍左右,职工医保定点量增加尤为明显,本月定点量有所下降。门诊患者略有减少,但变化不明显,在1%-2%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记者同时了解到,三甲医院纷纷主动与社区医院合作成立医联体,建立绿色通道,方便合作单位转诊病人,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病源。例如,位于越秀区的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省中医院、省第二中医院都分别与周边社区医院缔结了医疗联合体。        问题   病患暴增 医保系统常“短路”   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负责人陈杰辉说,这个月,和医生一样忙到“短路”的还有医保系统,由于定点人数和就诊病患暴增,医保系统经常因超负荷而“罢工”,“特别是上半个月,基本每天收费系统都要‘崩溃’几次,收费处专门留有技术人员排查故障,仍经常出现患者大排长龙的情况”。他表示,以往市民到社区就诊就是图个“快”,现在反而比大医院还要排长队,自然容易有意见。   品种太少 药物难满足患者需求   不少社区医生表示,社区非基药(即“非基本药物”)太少,是社区医院难以开展医疗服务的“紧箍咒”,“政策要求基层医院使用非基本药物不能超过40%,但基本药物现在又面临品种太少的问题”。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苏启英介绍,到基层就诊的多数是慢性病老病号,其所需要的不少药物不在基本药物范围内,导致他们到基层医院无法开到药。   以前,这些老病号原本可以到大医院直接开药,但现在为了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他们不得不先到“小点”初诊,再转诊到“大点”开药,比以前要多跑一趟。   收支难控 仍有患者图报销开药   越秀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还表示,“按照医保政策,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每人每月300元,医保部门与社区定点医院间的结算方式是按照40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因此社区医院一方面要积极增加定点人数,另一方面要对开药金额进行控制,才能平衡医院的收支。”但现实中,仍有少数人冲着“每月300元的报销额度”来的,有的参保人甚至拿着药单找社区医生直接开药。对此,该负责人建议,医保部门应该按季度或半年度,对参保人享受的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进行限制,如每人每月的最高支付限额是300元,半年的最高支付限额为600元,这样既可以保证参保人的就医报销待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参保人更理性就医。

标签:   医保职工医保医保门诊职工医保门诊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