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21世纪人类发展的普遍趋势和重大挑战。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10。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万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刚过2000美元。养老保障负担加重、社会服务需求猛增,农村有“留守老人”、城市 人口老龄化,21世纪人类发展的普遍趋势和重大挑战。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10。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万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刚过2000美元。养老保障负担加重、社会服务需求猛增,农村有“留守老人”、城市有“空巢老人”……作为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我们既面临共同课题,又应对非凡难题。
关注发展,关注和谐,不能不关注养老。现代社会匆匆前行的人们,请慢下脚步,将目光投向身边的银发族,听听他们的故事,品品他们的盼与忧。
80岁的老人还得下地干活,老伴倚门翘望 来源:人民日报
养老,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也是一个亟需关注的命题。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让人焦虑的是,未富先老。诚如报道称: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10。发达国家进入老 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万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刚过2000美元。老龄化态势汹汹而来,民众最有切肤之感。遍布周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叹:我们老了怎么办?明天谁来养老?谁来为中国人养老?我们该怎么养老?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惧怕之态,令人黯然。
人们的忧心忡忡不是没有原因。当8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还得下地干活,当城市里的空巢老人病故数天仍无人知晓,当有报道称“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9.15万亿元 ”,当养老保险基金被蠹虫们挪用、侵吞,当“421家庭”(两个成年人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已成为我国最流行的家庭结构模式,当教育、住房和医疗这三大民生难题仍未得到根本纾解,养老这一命题确实让忧心。
破解养老困局,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也需要进行制度建构,还需要力保公平。
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称:“从法理上讲,养老是需要国家投入支持的,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及家庭。公民履行了计划生育的义务,就应享受与义务相对应的权利,因此国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大对养老投入。” 国家投入是确保国人养老的必要前提,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国家应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应积极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基金。
遗憾的是,近年来,尽管中心财政加大了对养老保险的补助,但并没有根本性惠及9亿农民。有报道称,虽然根据《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农保资金的筹集要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但多年来在实行过程中,基本是由农民自己缴费自己养老,集体和国家的责任基本没有体现,这直接导致了农保的缴费水平很低。如此现实,值得关注。
在制度建构上,国家一方面应建立详备的养老保障制度,同时革除不合理的机制。比如,人民日报报道中有个细节,“北漂老人”在办理异地医保手续时,报销手续繁琐、时间不确定,让许多老人望而却步。实行医疗保险联网治理,甚至可以直接报销,相关部门应纳入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国家可以推行多元化养老方式,报道中提及的居家养老方式,就深得民心。
在投入和制度之外,确保公平是根本指向。有数据显示,拥有35%人口的城市占有85%的医疗资源。这显然不公平。另有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而我国仅为0.8%。为此,一些地方积极建设公办敬老院,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地方时兴豪华敬老院,而真正养老困难、无人照料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中低收入老人,根本不可能入住豪华敬老院。当然,仅靠投入和制度还不够,老年人还需要精神赡养。有学者称,老年人的需要可概括为三个M:第一个是MONEY,即“钱”;第二个是MEDICAL,即“医疗”;第三个是MENTAL,即“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问题”。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才是我国养老大业的终极目标。(王石川)
您现在浏览的是 中国医疗保险 官方网站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收藏我们的网址http://www.zgylbx.com 中国医疗保险 拼音首字母+.com
免责声明:
中国医疗保险 官方网站对任何包含于或经由本网站,或从本网站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信息服务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或广告,目的是为公众提供资讯,服务社会公众,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或可靠性。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通过我们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们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们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以上声明之解释权归 中国医疗保险 官方网站所有。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