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甘肃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综述:构筑和谐安全网

2018-06-12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医疗保险早报:

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民生事业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救助覆盖面持续扩大。低保提标、应保尽保、物价补贴、临时救助……一个个重大项目背后的“民生温度”温暖人心。

这五年,是甘肃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最快、投入最多的时期,也是困难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全省制度性救助人数从2007年的161.47万人,发展到2011年的425.9万人;中央和省级下拨社会救助资金支出从2007年的13.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9.5亿元。

城乡低保“阳光救助”

“2000年,我第一次领低保金的时候,标准是每月156元。经过多次提标,现在每月能领306元。如果没有低保金,我的日子还真不好过。”身有残疾的韩继民是兰州市临夏路街道居民,他说,“两免一补”为上初中的儿子减免了学杂费,社区又介绍妻子做勤杂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再加上低保金,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希望。

在甘肃,和韩继民一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共有86.9万人,低保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保障金”。五年来,城市低保的标准和补助水平从2007年的168元/月、95元/月提高到2011年的225元/月、208元/月,补助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享受城市低保的人数比2007年初的72.2万人增加了14.7万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与此同时,经过五年的发展,甘肃农村低保的标准和补助水平从2007年的685元/年、18元/月提高到2011年的1096元/年、77元/月,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到326.5万人,比2007年建制初的78万人,增加了248.5万人,保障比例和覆盖面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救助目的。

临时救助温暖万家

冬日午后暖意融融,兰州市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身患重病的姚翠霞,丈夫去世,两个孩子上学。申请低保后,家里3口人每月可领取近1000元的低保金。近期,她又领取了临时物价补贴和节日生活补助。这些补助对姚翠霞一家而言,意味着生活水平的“很大提高”。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是甘肃社会救助的创新之举。

2010年以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为减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的影响,省民政厅协调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了生活补贴、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2010年9月,为城乡困难群体发放生活补贴2.64亿元;2011年1月,为城乡困难群众再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4.85亿元。2011年9月,为全省城市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了临时物价补贴,共支出资金2.08亿元;近期,省民政厅又安排下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和优抚对象及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元旦春节期间一次性生活补助9.75亿元,有效解决了因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众造成的生活困难问题。

2010年,省委、省政府将“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列入为民办实事任务,要求对城乡居民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救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目前,甘肃共支出省级补助资金1.78亿元,累计救助43.78万人次。

医疗救助利民惠民

2011年3月8日上午9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丽萍被缓缓推进兰大一院的手术室。她来自张家川县,是甘肃“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助”活动中第一个接受手术治疗的小患者。手术历时30分钟,十分成功。小丽萍的父亲李治科感激地说:“我们家境困难,现在孩子得到了免费治疗,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政府!”

在这次救助活动中,全省共有840名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接受手术治疗。甘肃建立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帮助困难群众就医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参合参保、住院救助、大病救助、门诊救助和慈善援助”五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对因患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实施医疗救助,资助城乡一、二类低保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人次由2007年的68.04万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100.1万人次,累计筹措救助资金22.75亿元。

在对残疾人、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未成年人等特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中,甘肃实行救治与救助并举,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近年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支持14个市州各建1所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目前已有11个市州完成设施建设;为14个市州各配备1辆救助专用车,从根本上改善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条件。5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5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初步建成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甘肃始终把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作为重中之重。甘肃初步建成以备灾减灾、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冬春受灾群众生活安排、社会动员为基本内容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

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省、市、县全部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紧急拨付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补助资金106.99亿元、发放衣物1100多万件,救助受灾群众1600多万人次,重建维修农房76.8万户,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同时,甘肃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启动275个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了防灾减灾设施覆盖全省。

最近,省民政厅已安排下拨冬春受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2.8亿多元,棉被3.6万床、棉衣1.45万件,重点解决部分地区受灾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平安越冬、温暖过年。

目前,甘肃已基本建立起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冬令春荒救助、灾害救助、流浪乞讨救助、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13项救助制度,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全纵深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和谐陇原”密织了一张社会救助安全网,保障了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也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朱婕)

无忧保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成为个体社保在线缴纳领域体量最大、功能最全、覆盖最广的平台,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同时也奠定了无忧保中国个体在线社保第一品牌的行业地位。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社会社会救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