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医疗保险早报:
重庆市通过“责任、政策、服务、保障、管理”等五项联动措施,促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走出低保实现就业。截至2008年12月,全市有39个区县(含北部新区)开展就业与低保联动工作,共帮助2.87万名低保人员实现就业,累计发放就业补贴7303万元,减少低保金发放12177万元。其中:2008年,通过就业与低保联动,促进1.56万名低保人员放弃低保实现就业,发放就业补贴3492万元,减少低保金发放5481万元。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低保人员收入,改善了低保人员家庭生活状况,倡导了自食其力和劳动光荣,增加了社会就业,减少了财政支出,形成了劳动者、社会、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
一、强化督促考核,实现责任联动
年初,市委、市政府把就业作为“民心工程”,把帮扶低保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被列入区县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逐级分解到基层,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年中,对帮扶低保人员就业等就业工作目标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目标落实到位。年终,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二、完善政策措施,实现政策联动
市劳动保障局与市财政局、市就业再就业办和市民政局联合出台《关于试行就业补贴促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通知》(渝财社〔2006〕41号)和补充通知,建立促进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就业与低保联动机制。一是明确享受就业补贴的条件。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享受低保6个月以上有就业愿望的城市低保人员(简称为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其月收入低于当地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2倍的,给予就业补贴;超过2倍的不予补贴。二是明确就业补贴的标准。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在实现就业后,按核减低保金总额的60%给予就业补贴;对特困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即低保就业服务对象中的“4050”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夫妻俩均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家中两代人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抚养子女的单亲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夫妻一方无业另一方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按核减低保金总额的70%给予就业补贴。三是明确操作办法。就业补贴实行“先就业,后补贴”的原则,按照申请、核实、公示、审核、发放的程序办理,补贴时限最长不超过36个月。就业补贴资金来源于区县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和市级专项补助。
三、免费就业服务,实现服务联动
一是培训技能。对有就业能力及愿望的低保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二是承诺岗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信息和公益性岗位储备,在承诺时间内匹配适合低保人员就业的岗位,推荐低保人员就业。三是服务代理。街镇社区社会保障员对实现就业低保人员可享受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实行免费全程代理服务。四是扶持创业。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低保人员,免费进行创业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帮助其实现创业走出低保,并给予一次性创业资金资助。
四、保持现有权益,实现保障联动
一是对实现就业的低保人员,若家庭仍然困难,保留除低保金以外的其他待遇,保留原来在子女入学、医疗救助、廉租房、法律援助、收费减免等方面帮扶。二是用人单位招用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享受三年的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特困低保人员实现灵活就业,按其实际缴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金额的2/3,给予社保补贴。三是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低保人员,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多方密切配合,实现管理联动
一是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机制,明确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及时交换就业培训、低保金核减、就业补贴等情况,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无缝衔接。二是街道(乡镇)的社会保障服务所整合就业与低保工作,采取共同开展工作,共用一个办公平台,共用一本基础台帐,共用一套管理软件。三是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和复查中,将促进低保人员就业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对零就业低保家庭给予就业援助,实现“三及时”,即及时发现、及时援助、及时消除,形成“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机制。四是对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培训和推荐就业的,劳动保障与民政部门联动,采取分次核减家庭低保金的办法,促进他们实现就业,防止低保养懒汉。并从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低保的管理,促进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就业。
无忧保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成为个体社保在线缴纳领域体量最大、功能最全、覆盖最广的平台,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同时也奠定了无忧保中国个体在线社保第一品牌的行业地位。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