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医疗保险早报: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的创业能人于耀成,在县人社部门为其发放8万元创业贷款和1.3万元贴息资金扶持下,创办了宝鸡民香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下设11家村级服务站,带动本镇103户农户参与创业,其中贫困户26户,果园面积达1800余亩。在合作社收购旺季,为30名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每户月均收入可达1700元。
在扶风县,通过就业扶贫,像于耀成这样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创业能人还有很多。
扶风县属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业人口占比90%,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79户51749人,贫困人口中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人口17449人,涉及113个行政村。为帮助这批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扶风县准确把握扶贫工作重心,围绕技能培训一批、转移就业一批、自主创业一批、托底安置一批的就业扶贫工作思路,制定扶贫套餐,引导脱贫致富。县人社局攻坚克难,精准施策,打出就业扶贫组合拳,建立了贫困人员技能培训、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两个全覆盖;落实三免一补、延长就业见习期、增加公益性岗位补贴、实施职业介绍补贴、拓宽社会保险补贴享受范围、推行安置补贴六项支持就业措施和创新创业贷款反担保方式、拓展创业补贴发放范围、实施场地租赁费补贴三项扶持创业举措的2+6+3转移就业扶贫机制,着力增强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水准。经过持之以恒的精准帮扶,全县贫困劳动力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就业扶贫也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实现贫困人员就业7219人,其中通过落实就业扶贫政策转移就业5238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1480人,发放1.61亿就业贷安置501人,实现了一户一人务工,全家不再受穷。
没本领的教技能
午井镇南坡村权家沟组贫困户权宽录,是个视觉残疾的残疾人,家庭3口人,妻子在家务农,儿子在延安石油大学上大二,全家属低保贫困户。
年纪大了,也没什么专长,只能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在建筑工地干了五六年,只做普工赚得又少又辛苦,想换工作又不知道干什么说到外出打工,权宽录满脸惆怅。怎么办?在闲聊中,他听说村上有好多人去县上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技能学到技术,又能免费安排工作。2016年10月底,他便报名参加了宝鸡郡智技校第三期足部保健按摩培训班,经过20多天的培训、考核后,被安置到郑州市远元修脚店,成为一名中级修脚师,月固定收入达3300多元。
现在看来,当初这一步走对了,不参加技能培训恐怕一辈子也走不出家乡,更不会有改变全家生活的一天。在与权宽录的视频交谈中,他始终心怀感激。
结合全县贫困人口摸底状况,该县人社局对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登记造册,按照加大培训、提升技能、转移就业的原则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拿出252.7万元培训资金,依托宝鸡郡智技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宝鸡商旅技能培训学校等5家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足部养生保健、农村实用技术、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班46期78个班2532人,使879人贫困人员通过技能提升实现了就业。
有能力的扶起来
今年48岁的李保信是杏林镇良峪村一个贫困户,全家3口人,耕地面积5.2亩,家中三间平房年久失修,坍塌裂缝。妻子在家务农,他本人因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脏病,常年服药治疗,儿子在西安理工大学上学,家庭负担沉重。
像李宝信这样的家庭,该如何去脱贫?负责包抓李宝信的县纪委副书记任新强伤透了脑筋。
得知李宝信有木工手艺后,任新强和村组干部一道四处奔走。首先帮他落实帮扶政策,栽植了1.2亩核桃树,又为其儿子落实了3000元贫困大学生助学金,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去年10月份,几经联系,介绍李宝信到宝鸡爱家家具公司打工,专业从事木工工作,月均收入3100元左右,使他家庭收入一下子有了很大改善。
在就业扶贫工作实践中,该县人社局根据贫困劳动力的致富意愿、劳动能力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对于有劳动能力而难以自我发展的贫困人员,发挥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新型产业孵化基地、科技工业园区资源优势,通过加大企业贷款贴息、社保补贴及安置补贴等就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设置合适岗位,吸纳贫困人员就业。2016年通过兑现各类补贴32.3万元,引导340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保障了贫困人员全部参加医疗保险,防止因病返贫。
扶不了的贷起来
该县将有创业能力的贫困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从资金、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入手,量身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帮助扶持发展致富产业。县人社局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和致富能人发展猕猴桃、苹果、蔬菜及现代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参与就业创业,进一步整合盘活资源优势,变资源为资产,变农民为老板,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2016年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1亿元扶持能人创业,带动了501名贫困人员就业。
杏林镇良峪村贫困户侯宁科,今年57岁,家有7口人,6亩耕地。父亲患有脑瘫,久卧病床,母亲患有胆囊癌,妻子在家务农,儿子儿媳虽在县城打工,但父母常年患病,沉重的治疗费用使家庭举步维艰。经过一番思量,发展养殖业成了帮扶干部引导侯宁科一家实现产业脱贫的希望。
重活我干不了,但干一些轻巧活儿我是没问题的。侯宁科说,要脱贫,只靠政府是不行的,还得靠自己努力。
就着村外的一片空地,侯宁科在帮扶干部协助下,从县人社局申请到创业扶持贷款8万元,购买母猪1头,育肥猪14头,猪仔43头,办起了家庭养殖作坊。担心他发展养殖业遇阻,镇村免费为他提供疫苗,农技员隔三差五上门服务;担心他缺技术,县上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村干部每次都要上门通知他去参加。各项就业帮扶措施的落实,为侯宁科打牢了脱贫底子,凭借自主创业,去年侯宁科一家顺利脱贫。
贷不了的兜起来
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又无法在工业园区、县城区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员,该县人社局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整合开发村级公益性扶贫岗位,保障贫困人员优先就业。2016年,整合就业结余资金近100万元,持续提高定向安置贫困人员的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贫困人员1480人,实现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兜底就业。
法门镇周家村北庄组贫困户雷莹一家就是凭借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顺利实现脱贫。全家4口人,公公、婆婆都已60多岁,孩子年幼。前年丈夫因肺癌去世后,为给丈夫治病,拖垮了家庭,雷莹一家的生活显得捉襟见肘。两位老人一无劳力、二缺技术,如何脱贫?
2016年4月,经村委会联系,雷莹经过岗位培训,在宝鸡法门秦谷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就业,月收入2400元;婆婆也被安置到本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不仅能照顾孙子,每月还有600元收入,帮助其解决了部分生活负担。
这笔钱够一家人一个月的日常开销,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雷莹的婆婆张春转说,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吃饭都成问题,现在儿媳有了稳定工作,一家人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
一项项就业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为一个个像李宝信、雷莹和侯宁科一样的贫困人员撑起了就业创业脱贫保护伞,改变了贫困面貌,改善了生活条件,推进着全县脱贫攻坚的步伐。
2017年,我们将继续投入1000万元,通过劳务输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及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加大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基层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安置四个全覆盖工程,全年完成贫困人口就业1万人。扶风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强介绍说,截止3月底,该局已投入140.75万元,帮助69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1374人,劳务输出、就近转移就业2397人,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动就业664人。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