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医疗保险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参加医疗保险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在那个时候,医保是“公家人”才能享受的待遇,与养老保险一起,一度成为社会地位、单位性质、家庭收入的重要标志,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也是人们茶余饭后引以为豪的谈资,有多少人梦想着拥有属于自已的一份医疗保险。而如今,自愿参保、看病报销,已经是普通老百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真让人产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这是一个时代的伟大变化。这个变化,要从省医保中心成立开始说起。
2000年11月,山西省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直属于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经办业务的指导管理;承担省直管单位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经办事务;指导管理省电力、铁路两个系统的医疗保险业务。
省医疗保险中心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广,也意味着老百姓享受的好处之多。中心成立以来,从最初的艰难跋涉,到现在的前景广阔,人们看到了医疗保障事业如何惠及民生,也看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
医疗保险 成为百姓日常话题
2008年7月,晋中市灵石县下岗工人袁明亮参加了晋中市的居民医保。不幸的是,当年8月,袁明亮就因胯关节坏死而住院治疗。幸运的是,由于他上个月刚刚参加了医疗保险,离石县医保中心为他报销了1.5万元医药费,大大减轻了他的生活负担。
和袁明亮一样,现在全省3400万人口中,已经有3006万人享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城镇1100万非农业人口中已经有900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昔日医保进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在悄然变化中享受到了医保的巨大实惠。
近年来,中央投入8亿元,解决了全省22万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的老大难问题。省里拿出2200多万元解决了省属76户国有困难企业5万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与此同时,大同、阳泉、长治、晋城等8个市也都出台了相应办法,对市、县两级的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进行了补助。对确有困难的企业职工,省里规定经批准还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政策上彻底解决了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难的问题。困难企业职工高兴地说“像我们这样连饭都吃不上的困难企业也能上医保,全靠国家的政策好啊!”
2008年,55万大学生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也有了医疗保障。可以说,医保政策已覆盖了所有的普通百姓。
今天,医疗保险待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单位给上医保吗?”、“没工作能上医保吗?”、“儿童和老人能上医保吗?”这些话题,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医疗保险 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2009年,长治市壶关县一个名叫靳浩浩的小男孩,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治疗,前后共花去医药费用6.5万元。他的父母双双下岗,家庭年收入不足8千元。对于这个正陷入困境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因此而陷入赤贫。这个不幸的家庭同样由于当年参加了居民医疗保险而幸运:当长治市医保中心了解情况后,按照政策从统筹基金中为其报销了2.8万元,还从居民补充医疗保险中报销了6千元,两项共报销3.4万元。大大减轻了小浩浩家里的负担,挽救了这个多难的家庭,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老百姓享受到的保险金额越来越多。根据省医保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基金累计支出54.8亿元,其中职工医保比上年增长10.9亿元,增幅达26%;居民医保比上年增长1.0 7亿元,增幅达328%。全省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待遇157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87万人次,增幅32.6%,其中职工1554万人次,增幅32.7%,居民19万人次,增幅92.5%。从这些数中可以看出,医保待遇的享受人数在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参保中得到实惠。“看病贵”曾经是老百姓议论最多,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病不起”曾经是普通老百姓无奈的心里写照。而现在,普通老百姓不但可以参加医保,待遇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现在全省职工医保住院政策内的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0%以上,最高的长治市可以达到77%;全省居民医保住院政策内的报销比例较两年前平均提高了15%。同时,全省职工医保封顶线普遍不断向上调整,去年提高了1万多元,达到4.5万元;大病医疗补助封顶线平均达到16万元。晋中市职工医保大病医疗补助由12万元提高到20.5万元。长治市还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参保居民年度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的封顶线达到7万元。职工医保封顶线平均达到了职工平均工资的6倍,居民医保平均达到了可支配收入的4倍。与此同时,国家、省还加大了居民医保的补助力度,由每人每年40元、30元增加到60元、30元,增大了居民医保基金筹资力度。全省平均计算,居民医保的筹资中,财政补助占到了六成以上,个人缴费只占四成,也就是说“财政补大头,个人缴小头”
医疗保险事业,有效地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看病贵”的问题正在成为历史。
医疗保险 让百姓看病更方便
王师傅是太原市小店区人,他是2007年全国居民医保试点市参保的第一批城镇居民,也是第一批享受待遇的参保人员。第一次住院看病时,所有的费用得全部到太原市医保中心进行报销。而王师傅今年看病时,只需在医院结清个人所付部分即可出院,其余所有的费用全部由太原市医保中心与医院结算。方便快捷的程序,使王师傅感到如释重负,欣喜万分。
近两年来,随着全省医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各统筹地区加大了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结算步伐,居民医保基本实现了市、县两级联网,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看病。长治市居民医保实现了全市看病就医“一证通”,不论哪个县、市、区的居民都可以到全市范围内任何一个定点医院看病住院。出院时,个人只需付清按政策需要个人自付的部分费用即可,其余部分费用由医保中心与医院结算。
“住院三五天,报销大半年”,“一人报销,全家动员”,这曾经是几年前经办机构对参保病人转外就医费用报销程序的真实写照。据省医疗保险中心的不完全统计,以前全省平均每年约有两万人转外就医或异地安置,绝大多数参保病人都是回到参保地进行人工报销,报销时间短则几个星期长则几个月,效率低,支出大。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受享受到了便捷的医保服务。2009年,省直与海南省省直签定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人员委托结算协议,协议规定参保病人只要在就医地结清个人费用部分即可出院,不再回原参保地进行报销,这标志着我省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的开始。今年上半年,省里又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要求全省建立了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异地安置人员,转诊人员能够在就医地直接结算,不再回原参保地进行报销。这个办法在解决了省内转诊、异地安置参保人员报销、审批的中间环节,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目前,晋中、临汾等市已经实现与省医保中心的网络连接,解决了转入省城住院患者的就医信息传输问题,为实现省内“一卡通”作了探索。与此同时,省里还出台了《山西省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保证了参保(参合)人员流动就业时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能够顺畅接续。
医疗保险事业 任重道远
几年来,我省医疗保险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参保人数不断攀升,看病、购药更加方便快捷,老百姓真真切切从中体会到了医保的实惠。然而,老百姓需要解决的医保问题依然很多,摆在省医保中心面前的任务依然繁重。
国家医改方案明确规定,从2009年起,要在3年内实现城镇医保覆盖率超过90%。意味着我省参保人数要突破1000万,因此扩面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由于金融危机和企业整合的影响,一些企业缴费困难,同时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参保人员待遇水平要继续提高;少数困难群体仍然无力参保,需要建立长效的财政支持机制,逐步将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等人群纳入医保范围。
“五缓四降”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减负,加强对参保单位缴费基数的稽核,同等重要。根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及基金管理的法规、政策,确保医疗保险费的按时足额到位。
2010年,省医保中心将加快全省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完善,为最终实现全省“一卡通”结算奠定基础。
医疗保险,任重道远。但医保中心工作之“重”,却意味着老百姓生活负担之“轻”。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将呈现出越来越美好的前景,和谐社会建设的累累硕果为越来越多的人共享。
记山西省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医保飞入百姓家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