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新政 社区医院排队排长龙 2014社保年度(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共有352.78万参保人办理选点,其中大点约245万人、小点243万人,以及大小点均办理了定点的参保人约有135万人。
其中,本月办理医保定点的参保人约38.3万人次,其中“大点”97742 人次、“小点”285160人次,大小点均定点的31178人次。
在社区医院首诊并享受医保门诊报销待遇的参保人有544529人次,比今年第一季度月平均就医人次增加24.8%。
本月办理“大小点”转诊手续的参保人约39339人次。
今年4月1日起,广州全面实施的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新政,旨在通过门诊统筹报销比例的调整,引导参保人到社区医院首诊。如今,新政即将满月,效果如何呢?记者昨天从广州市医保局获悉,截至4月28日,全市办理医保定点的参保人约38.3万人次,其中“小点”定点人数占比超七成。
记者还走访多家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了解到,社区医院门诊量普增两至三成,但就诊量大增的背后,医生人手不够、医保系统不稳定以及基本药物不足等问题,有待解决。
变化
社区医院 患者增加 医生直喊“累”
昨天,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苏启英表示,医保新政实施近1个月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特别是上月底和这个月月初,选点人数暴增,收费和药房的上午班都要忙到接近中午一点钟”,苏启英说,中心此前每个月门诊量在12000人次左右,但3月份达到18000人次,这个月每天门诊量都有900人次,比往常多200人左右。“医保新政起到引导市民到基层就诊的作用”,为此中心加派了人手,还特别设置双向转诊服务台,同时计划一些业务科室增招工作人员和医生。苏主任预测,由于医保统筹周期为一个月,未来几个月的月初都会迎来办理定点的高峰。
“通过社区转诊到市区各大医院的,每天约有20多人”,该中心医务科负责人陈杰辉说,转诊主要分三类情况,一是病情复杂确实难以判断的;二是基层缺乏治疗用药,需到上级医院开药的;三是患者需做检查而基层医院无检查设备的。
天河区华林街社区卫生中心也是如此,今年前3个月在此定点的居民已达6000人,而去年全年也仅4000多人。同时门诊量也有一两成增长,最多的一天接诊近千名患者,其中最受欢迎的一名医生接诊了100多人次。有医生还表示,原来年轻患者是“稀客”,现在也越来越多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