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南京明年取消公费医疗 公务员将参加职工医保

2016-10-14 08:00:15 无忧保
  公务员也要参加职工医保了,酝酿已久的南京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将于明年1月全面启动。

  8日,记者从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南京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013年1月起,南京全市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参加职工医保,实现全市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一制度政策、统一参保缴费、统一缴费比例、统一待遇标准、统一经办流程、统一医疗服务。

  据介绍,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将和企业参保职工一样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持卡就医、购药,按照职工医保和大病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据金陵晚报

从明年1月起,南京市将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参加职工医保。而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目前正在推动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逐步纳入“工伤保险”制度范围,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回应,公务员医疗制度改革“暂无具体时间表”。

  公务员医疗费报销比例高

  本月初,广州就《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率先举行网上立法听证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听证会期间,有不少网民就提出了质疑:“公务员不需缴纳医保费,却享受医疗报销待遇,小病中病大病都先由财政按治疗费总额报销90%,余下的10%再回单位报销,即100%报销。此次条例的制定为何不提公费医疗问题?”

  对此,有听证陈诉人表示,公务员医保不属于社会大众的医保范畴,是两个医保体系。而广州市人社局的有关负责人也作出回应,“广州的医保虽然在许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制度建设落后于国家的规划。如城乡医保制度建设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其他地区,推进公务员参保在全国倒数第二。”

  广州公务员仅“工伤险”与职工同级

  那么,广州公务员社会化养老改革进程到底如何?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从今年初开始,广州公务员社会化养老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即全市公务员、全额拨款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将根据全省的部署,逐步纳入“社保五险”之一的工伤保险制度范围。接下来,广州还将陆续推进公务员养老、医疗等社会化改革进程。

  但具体何时推行,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暂无具体的时间表”。

  据了解,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中,已有24个取消公费医疗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还有山东、广东、江西、江苏、湖北、贵州、陕西7个省份的公务员,尚未全部取消公费医疗。(信息时报)

    “公费医疗”对很多80后来说只是儿时记忆的一部分。

  “公费医疗”,这个词对很多八零后来说,就像父母单位附属的托儿所一样,只是儿时记忆的一部分。但这个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医疗制度,如今还在相当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顽固运行着,好在这方面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

  明年1月起,南京将取消公费医疗,全市将有20万左右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医保,和企业职工统一参保缴费和待遇标准。而今年年初,北京市已取消公费医疗,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约22万人并入职工医保。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市已取消公费医疗。

  “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于1952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它与劳保、医疗并列,成为城市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其核心在于由财政全盘买单;其弊端在于,公费医疗的覆盖人群小病大看、不看白不看,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一段时间里,政府部门甚至曾三令五申:气功学费、磁疗胸罩、以玻璃旅行杯为包装的“药品”等等不得纳入公费医疗,可想而知当年公费医疗之浪费。

  到了1990年代,随着整个计划经济体制难以为继,公费医疗机制走向没落。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都参加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是改革的两只脚“一快一慢”:国企全盘改革,企业职工很快都进入职工医保中;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医保改革却延宕至今14年,并没有完成从公费医疗向职工医保的全面转型。

  相反,公费医疗的报销比例高于职工医保,甚至不少地方还执行“实报实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医保改革严重滞后。有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为4179.87元,而2010年北京市公费医疗实际支出26.2亿元,以北京市享受公费医疗的22万人数来计算,人均医疗费用超1.1万元,两种医保体制之间的差距很明显。这种“双轨制”既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发酵着社会不公问题。近年来的考公务员热、硕士生争当有编制的环卫工等社会现象,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有良好的医疗保障大有关联。

  对作为计划经济时代重要遗产的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在统一的医保平台上就医,才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现。要看到,目前虽然已有八成省份取消了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将其并入职工医保,但改革越深入阻力越大。而且,即便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医保,也不意味着公务员与企业职工享受相同的医保待遇。比如,北京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医保后,公务员还可享受补充医疗保险的“二次报销”;2008年《天津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也规定,在职工医保的基础上,公务员仍可享受医疗补助统筹基金的补助,在职人员补助比率为80%。

  公平不等于没有差异,但基于身份的差异注定是不公平的,更何况受益的还是政策制定者本身。针对北京公费医疗改革,今年1月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称:如果政策设计者始终把自身列为“例外”,改革措施说得再好、安排得再周密,也难以取信于人。实现分粥人与喝粥者的平权,这触及中国深化改革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社会公平。

  实现医保公平并不是要单纯把公职人员的保障水平降下来,而是要把全体社会成员的保障水平提上去。公平是国家价值观的体现,改革面前,不应有例外。1998年就提出的统一的职工医保制度不容再拖延。终结“双轨制”完全可以做到,这考验着政策制定者对改革事业的忠诚和决心。(东方早报)

    日前,南京市召开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市从明年起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参加职工医保,此次改革涉及人数预计20万左右。

  本轮公费医疗改革始于2009年,按照新医改方案的规定,要在3年内基本实现医保全覆盖,这其中包括了机关事业单位医疗制度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轨。今年是规定限定期限的最后一年,公务员医疗制度改革的情况也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早在年初,即有调查显示,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24个已取消公费医疗,其间,北京等地的改革对其他地区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应当说,南京在期限迫近的最后时刻作出取消决定,迎合了全国公费医疗改革的大趋势。

  仅以年初的数据来看,全国80%地区实现医疗并轨意味着公费医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事实上,舆论报道的焦点也大多集中在覆盖面的扩大上,突出其进步意义。然而,从民间反馈和媒体报道中,可以发现,普遍赞誉之外,也存在一些顾虑。有人认为,公费医疗虽然取消了,但补充医疗保险仍让公职人员拥有一般性医疗保险以外的福利。

  尽管有专家解读,在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公职人员医保或会与普通职工医保拉开一定差距,但二者总体差别不太大。然而,无论是各地改革实际支出的高昂转轨成本,还是专家一致认同的,改革先期成本不可避免,都不同程度地确认了两类群体的差距依然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公费医疗本是权力系统内部的重要福利事项,对这类事项的改革往往壁垒重重,相关利益变动调整都会引来广泛争议,乃至多方抵触。然而,深入推进的公费医疗改革,在三年改革过程中,甚少传出与改革震荡相伴的博弈之声。这到底是改革力度的印证,还是如民众所担心的,改革并未触及公职人员医疗利益的核心,形式上的并轨无碍于医疗福利优越性的延续?

  这是一种担忧,但很难说是多余的。实际上,在很多权力系统的福利制度改革上,受缚于利益群体施压而陷入泥潭的情形并不少见,即使勉强有所推进,也多半是在妥协下换一个形式,改革的真正作用被大大削弱。以公车改革为例,目前最具可行性的方案,是以补贴方式,促进公车数量的减少。福利改革所针对的权力主体的超国民待遇、特殊福利,并没有因为制度变化而消除,反以另一种形态得到了延续,而改革内核的公平价值更是无从触及。即便如此,当下的公车改革仍处于僵局。再比如,国家早就取消了福利分房,但一些机关或是明里暗里地给公职人员发“房补”,或是倚仗权力“运作”拿到政府保障房的地皮、变相公款建房或集资建房。这样的特权福利改革就走上了歧途。

  相对而言,本轮医疗改革的情况稍显乐观,但它有没有从根本上与国民福利的公平目标一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公职人员的待遇应该要有一定的保障,然而保障不等于保护。改革指向的是福利公平,并轨是实现公平的一种手段,但就医疗福利的质量来说,医疗改革并不是一味地拉低公职人员的医疗待遇,而是将其恢复到适当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促进医疗福利公平的另一个层面,是如何普遍提高国民的医疗待遇。(长江日报)

    从1952年就开始实施的“公费医疗”制度,由于其保障全面,报销比例高,的确为特定群体提供了很好的健康保障。相比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医保,公费医疗也的确有着更多的“优势”和“好处”。不过,公费医疗的额外“好处”从来就不是免费午餐,里面的每一分钱都需要公共财政来为其支付。由此公费医疗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浪费和过度诊疗等现象,甚至成为医疗保障体系中最为沉重的负担。

  不久前某地人社局公布,2012年度收支预算为50.2亿元,其中公务员公费医疗一年花费14亿元,占预算近3成,远超210万名农民医保总额。而农民的新农合,政府补贴力度甚至还不到公务员公费医疗费用一半。公费医疗的挤占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与经济发展可以选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路径不同,医疗保障必须优先确保其公平和公正性,而绝无道理让一部分人先保障起来,更不能置更广大公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于不顾。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消公费医疗,无疑是医保政策向公平这一基本属性的回归。只有当公共财政的医疗投入不被过多耗费在小部分人的“好处”上时,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才有了全面提高的可能,医疗保障“蛋糕”也才有望做大。

  当然,要想医保政策一碗水端平,也有些苛求。即便是在美国,公务员在包括医保在内的社会保障待遇与私人部门雇员相比还是要优厚得多。但这一偏向,其实是对美国公务员系统总体工资水平不高的补偿。而在澳大利亚,医保政策则选择对农民给予更多的优惠。如果医保的这碗水真的难端平,向弱势群体倾斜看来是大势所趋。(武汉晚报)

标签:   职工医保医疗公务员医保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