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讯:去年年底,我市将12种恶性肿瘤靶向药纳入医保。这一消息对于父亲身患癌症的王先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然而当他拿着父亲看病的费用单据到指定医院报销时,却被拒绝了。
癌症患者的“福利”
市民王先生的父亲身患癌症已有一段时间,在尝试了一些治疗手段后,医生建议患者使用靶向药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从去年7月开始,王先生的父亲开始使用凯美纳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老人的病情已有所缓解。王先生欣慰的同时,昂贵的药费也让他越来越难以维持。“幸好药厂有优惠的购药政策,在连续使用22盒以后,就能享受药厂的免费赠药。”王先生表示。
去年12月份,在王先生的坚持下,他的父亲连续使用了22盒的凯美纳。这意味着今后的用药,父亲可以免费享受了。王先生粗略计算,前期服用的22盒药费用总计已经超过6万元。对于一个有癌症患者需要长期照顾的家庭而言,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就在此时,王先生得知了12种恶性肿瘤靶向药纳入医保的好消息,其中就包括凯美纳。依据相关政策,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获得赠药前的费用,城镇职工由城镇职工基本和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70%,“这就是说之前的6万多元能报销一大半。当时特别高兴,我拿着手续到指定机构办理报销,没想到却被拒绝了。原因是报销环节需要出具一份基因检测报告。这个报告我没有。”王先生介绍。
一份无法后补的检测报告
关于基因检测报告,中心医院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基因检测报告是癌症患者在使用靶向药之前进行的一项检测。患者的检测结果如呈现阳性,符合相对应的用药特性,医生据此判断用药对患者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基因检测报告是患者使用靶向药的前提和用药依据。
既然是用药依据,为何王先生会没做检测就用了药?王先生告诉记者,用药前关于基因检测他一无所知。如果不是医保的工作人员告知他这一情况,恐怕至今他都不知道基因检测报告为何物。
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医生建议我们使用凯美纳时并没说要先为患者做检测报告,我们就直接用了药。后来在报销的时候我也遇到了其他几位病友的家属,我们都是这种情况。”
和王先生一样,市民刘先生的家人患癌后也使用了凯美纳治疗。同样,刘先生的家人在接受用药前也没有做基因检测报告,因此也无法报销药费。
得知手续缺乏无法报销后,几位患者的家属曾有过补做基因检测的想法,但咨询过后却更失望了,“基因检测只能是患者在用药之前做,用药之后患者的身体就出现了变化,这个检测就没法做了。所以后补一份检测报告的办法也是行不通的。”王先生表示。
已汇总情况并向上级部门反馈
在为报销一事到处奔走的过程中,王先生发现另外6位病友家属的情况也和他大致相同。“我们也都咨询过药厂,药厂方面表示凯美纳这种靶向药的使用可以不做基因检测的。特别是对于70岁以上的患者,用药指南上也不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在多方了解之后,他们将这一情况向市医保进行反映。
记者就此也联系了市医保局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在2015年初出台了靶向药纳入医保的相关政策,要求区内各盟市统一执行,据此我市在2015年11月也出台了地方性的相关政策。因此王先生等患者家属反映的报销环节需要出具基因检测报告的程序,是依上级部门的规定统一执行的。该政策实施以来,工作人员也接到了个别市民的反映,医保部门对此也十分重视,目前初步掌握存在类似情况的为个别情况。目前他们已经与涉事的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将情况集中汇总并已向上级部门报告。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也与凯美纳药厂方面驻包的医药代表王先生沟通,据他介绍,目前凯美纳的生产厂家是不限制患者是否进行基因检测的,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基因检测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伤,因此不做检测用药的患者也有一定数量。另外由于部分患者的病灶位置特殊,实施基因检测也很难。就内蒙古范围而言,因缺少基因检测报告而被拒之门外的用药患者在其他盟市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外地也存在,比如浙江,个别患者甚至不惜造假,以取得药费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