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的即墨市人民医院率先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国家和山东省增补的523种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二级医院,对减少的药品合理收入,由财政每年补助1000余万元。
据了解,即墨市在青岛市率先将国家以及山东省确定的523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镇卫生院基本医疗保障和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实行零差率销售。接着又率先在山东省实施了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市人民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32%,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建立起县级公立医院卫生经济运行新机制。
在此基础上,即墨市重点突破,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下发了《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在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建设、推行分级诊疗、控费机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一卡通”和“电子病历”系统、“四权分离”招标采购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等8个方面的改革试点,市人民医院医疗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医药费用也由原来的年增长15%左右,首次出现了零增长乃至负增长,均次住院费用由改革前的7100元下降到6800元,下降了4.3%。全市药品价格较改革前下降了58%,人均门诊费用下降45.3%,住院均次费用下降23.2%,每床日费用下降33.3%。仅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两项措施,市镇两级医疗机构就已累计为群众节约医药费近1.66亿元。
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向村卫生室延伸,让全市每一位群众都能切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这是即墨市加强居民医疗保障的一个鲜明特点。该市在北安街道办事处和南泉镇卫生院试点的基础上,今年8月1日起,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全市849处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由镇卫生院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按中标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居民在村卫生室购买基本药物不但便宜,还可以享受新农合35%现场结报的优惠。据统计,居民现在在村卫生室每次药费、诊疗费基本在5-10元之间,大大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有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居民不再担心看不起病。从今年6月1日开始,该市又在全市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全部实行住院“零押金”,只需要跟医院签订一份“结算协议书”,并将医保证或新农合证以及身份证复印件交给医院。出院时,患者只需支付医疗费报销后需个人承担的费用。“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省却了筹钱的麻烦。据悉,即墨市自6月份实施“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以来,全市共为1200余名患者垫付资金300余万元。随着医改的推进,群众从医改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该市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上,关注民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按人头设立专项经费,提高到人均25元,普遍向城乡居民提供了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千家万户。相继开展了“光明行动”、“爱心行动”、“爱润肺腑行动”、“微笑行动”和“心灵救助行动”,为1.2万余名贫困白内障、先心病、结核病、唇腭裂、精神病患者减免医疗费用3617万元。农民参合率已连续6年稳定在100%,今年又将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平均结报水平提高到70%以上,最高结报金额提高到12万元,已累计为92.2万人次(含住院、门诊),结报6.89亿元。青岛、即墨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补助资金5.69亿元。
(李云克史爱峰)
标签: 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