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尴尬的是,15%的美国人没有医保。他们游离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看不起病,也不敢生病,成了美国现行医疗保险体系的“顽疾”。
亚健社诊所(以下称亚健社)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是一家受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社区诊所。和其他社区诊所相比,亚健社的医护人员算多的:一百多号,包括几位专科医生和定期客座医生、50多位行政人员、20多位护士、50多位护助,还有大约30位全科医生。所谓全科医生,通俗地说,就是能看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常见病的医生。
祖籍浙江的陈医生是亚健社全科医生之一,主要看“亚急性”病人。
最近,本报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采访了陈医生。
看病
在美国看病,病人通常需要预约医生。
最近,美国人乔(化名)就通过预约,找陈医生看病。乔60多岁了,这几个月老觉得喉咙不太舒服,咳嗽得厉害。两周前,他打电话给诊所总台挂号预约,护士大致问了一下病情,然后根据乔的要求以及医生工作情况,帮他约到了陈医生。
乔很快就赶到了医院,在前台简单登记完,护士就能从电脑系统里看到他的相关信息,然后通知护助:病人到了。在护助的引导下,乔先进入候诊区,等到医生完成对上一位病人的诊治,护助就带乔到检查室,做最基本的生命体征检查,包括测体重、呼吸和血压等。这些工作都完成后,护助才会通知陈医生:一切准备就绪。
乔病得不轻。通过初步检查,陈医生怀疑他的肺部有问题,于是建议他拍了胸片,结果是肺部肿瘤。像这样的病情,需要转院,找专科医生做进一步诊治,于是陈医生帮他联系了医院的肺科和肿瘤科专家。
医生很忙
在美国,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9小时。而其他全职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仅为40小时。医生的工作时间是其他全职人员的1.5倍。
理论上,陈医生的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但她通常会提前到,天黑了才下班。
陈医生对本报记者说,病人挂号都通过预约,所以诊所和急症室秩序很好。
“是‘急症’,而不是‘急诊’,患者仅限于一般的紧急症状,如果病情危及生命,或者得马上住院,就需要把病人送到医院的急诊室。”陈医生特别强调这一点。
不过,系统按照每个病人15分钟来安排预约,大多数情况下,这点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医生要做的不仅仅是询问病情,还有各项检查和诊断结果,有时,碰上不会说英语的病人,就得请翻译来协助。每天,她要接待20多个病人,经常顾不上喝水,有时甚至要从吃午饭的一个小时中“抠”时间。
除了接待病人,陈医生还要处理许多“书面工作”,比如病人的化验结果和记录、拟订进一步的检查方案。为了帮助丧失工作能力的患者申请补助,她还得向政府和病人的雇主开各种证明。另外,和病人电话交流沟通也是重要的工作。只是,做这些事情既不能占用给病人看病的时间,也不算加班。
账单
为病人做一份详细的“账单”是陈医生要做的“书面工作”之一。但账单上没有实际的金额,只有一些代码,决定着医药费的多少。这些代码是根据患者病情的复杂程度、花费的诊断时间等制定的。账单将寄往病人投保的保险公司等待处理。
像乔这样的病人,因为年龄已经超过65岁,所以可以加入由美国政府主导的老年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根据这份计划,政府将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乔本人只要承担一小部分就可以了。
买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通常,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尽量开医院药房有库存的药。这些药是免费的,不过也是最基本的常用药,由各药厂回报社会,以试用装的形式赠送给社区诊所。另外,药房里也有诊所以优惠价买入的药物,无偿向患者提供。
谁看不起病?
可是,亚健社碰到更多的是没有医保的患者(亚健社网站上说,这部分人超过50%)。
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可以加入老年医疗保险,低收入人群可以加入穷困医疗保险(Medicaid,也由政府主导),中产阶级可以选择购买各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可问题是,还有一些人,既买不起保险公司的产品,也不够资格加入老年医疗保险和穷困医疗保险。
他们游离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看不起病,也不敢生病。他们人数众多,根据不同的美国媒体统计,数量在4000万到5000万之间,占美国总人口的15%。在美国这个医疗开支每年高达2万亿美元的国家,这些人的存在迫使美国不得不对现行医保体系“动刀”。
做个检查可能等上一年半
陈医生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人,他在她这里做了预防性检查,发现大便隐血,需要转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的结肠癌排除检查。由于没有医保,陈医生只好帮病人联系了本地一家非营利性综合医院,也由政府资助,收治的多为没有医保的病人。不过,医院告诉陈医生,排队看病的人太多了,哪怕只是做检查,都至少再等上一年半。这个病人想了想,同意了,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
“一年半是什么概念?以前我有不少病人,等不到那天就不行了。”陈医生说,“作为社区诊所的医生,我只能负责初级诊断,很多时候想帮忙又帮不了,无能为力的感觉很糟糕。”
更让她惋惜的是,有些病人因为不做体检,导致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曾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女病人找她看病,说自己胸口疼,有些部位的皮肤已开始溃烂。一查,乳腺癌晚期。
陈医生说:“有些病人,几十年都不做体检,生病也不上医院,自己找点偏方在家治。亚裔人群中这些现象特别明显,我接待的亚裔病人,10%-15%从不做体检,他们没有医保,怕上医院、怕花钱。”
亚健社属于政府资助型非营利医疗机构,目的是尽量保证本地低收入和无医保的病人能看病,所以诊所主要采用会员制,优先帮助地区内家庭困难的人登记入会。会员一旦遇到急症,可以随时打电话给诊所。
此外,为了能照顾大部分无医保的低收入患者,帮他们减免或部分减免看病的费用,亚健社设计了一个“倾斜计划”(Sliding Skills),根据计划,诊所先对地区人口进行详细的家庭资料调查和登记,以便计算家庭收入是否符合减免政策。一般来说,符合“倾斜计划”的病人看一次病,自己只需承担5美元。
可就是这5美元,有些人依然觉得贵。陈医生说。
标签: 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