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国利)市民看病会不会更快捷、享受到的服务会不会更全面,自己掏的钱会不会更少?昨天下午,我市召开全市医改暨卫生工作会议,从大医院的合并到就诊一卡通的推行,再到医保补助金额的提高,事事与你息息相关。
西部规模最大综合性医院落户空港
自2009年开始投资75亿建设的重庆市十大公共医疗卫生项目中,今年将有一半完成并交付使用。其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北部分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门诊综合楼已经交付使用;而市肿瘤医院住院部大楼、重庆市中医院二期工程(含康复理疗中心)、重庆市职业病防治中毒救治综合大楼,将在今年内正式投入使用。
同时,重庆市血液中心也被确定即将搬迁至九龙坡区华岩。而市中山医院(位于渝中区观音岩)和市肺科医院(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位于江北区竹林村)拟合并;新建医院除了去年刚建成的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外,还包括即将新成立的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由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铁路医院)合并后,更名扩张而成,医院地址将迁至大渡口区。
市发改委透露,目前已经委托机械第三设计院完成了对“重庆市国际医疗中心”的建设及营运方案论证。重庆市国际医疗中心选址渝北空港新区的新展览中心旁,由第三军医大学投资50亿建设,设计规模为5000张床位,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6岁以下儿童都将享受专业儿保
家有儿女的人都知道,现在孩子的儿保一般都是由零岁到3岁结束。在昨天的会议上传来消息,今年我市有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给城乡居民免费享受,年人均经费将达25元,其中,孩子的儿保年龄由3岁增加到6岁。
据悉,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儿童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二是增加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三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数;四是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承担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
政府医保补助再提高100元
未来3年,居民医保补贴标准、重大疾病救助及异地医疗费用结算等,都将有实质性的提高和改观,让市民就医更加便捷。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市参保人数已达3132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近年来,政府医疗保险补助逐年提高。比如,2010年人均补助为80元,去年提高到200元。今年,补助标准再次提高,将达300元。
“标准提高,医疗报销比例跟着上升,老百姓自己掏钱看病就越少了。”该人士称,今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凡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将达到75%,比去年全市70%的平均报销率再次提高5个百分点。其次,从今年开始,还将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医疗保障水平,大病报销种类将达到20个。
此外,根据市政府及市卫生局的相关规划,今年第一季度,将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第二季度要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到2015年,将按照国家统一步调,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初步实现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及时结算。届时,无论是重庆籍居民,还是外地来渝的居民,医疗报销程序将进一步简化,报销渠道更加便捷。
一张健康卡 从出生到去世全都“管”
生过哪些病?吃过哪些药?做了什么检查?这些都将记录在居民健康卡里,凭卡还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我市将发放居民健康卡,以往病历一查就清楚,不用再重复检查了。
作为卫生部选定的卫生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从去年起,我市启动了卫生信息化建设,居民健康卡就是其中一项。“它实际上就是每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份档案将以人为核心,从出生“管”到去世,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医院的信息都整合起来。
据介绍,健康卡将率先在主城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上面有居民每次看病拿药的记录,也有可免费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与目前医院各自发行的就诊卡不同,今后,居民健康卡还能在大医院通用,即患者在一家医院看病,医生也可调用患者在另一家医院就诊时的病史记录,患者就不用重复检查了,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按卫生部日前发布的《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居民唯一、全国通用的卡,居民健康卡的卡号将采用公民身份证号码。至于我市的居民健康卡是否与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目前尚在论证中。
重庆医保补助今年提至年人均300元将发居民健康卡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