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财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保险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买保险是为了什么?保险保的又是什么?保险难道真的“没有用”吗?带着一些保险购买者们的不解、困惑甚至是愤懑,重庆晨报记者日前专门就相关热点问题采访了我市保险业界的一些人士。
保险与银行理财产品是不一样的,在购买之前,弄清楚购买的目的,是消除误会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有的人相信保险,有的人不相信保险。其实,自我国保险行业诞生以来,这个行业就饱受诟病。在采访中,相关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确实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绝不能“一棍子打死”,事实上保险绝非“无用之辈”,人们对保险的误解,主要还是对它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归结起来,主要有四大误区。
正解:保险是“守钱”工具
“如果有认识上的偏差,就很容易出现误卖、误买的情况。”一家保险公司的营销顾问告诉记者,通常在一件投诉中,不能说销售人员完全没有负责,但消费者其实也有认识上的误区。
“从财富管理角度讲,作为财富掌管者的人,应该既有赚钱的进攻型资产,但也要有守钱的防御型资产,缺一不可。保险属于防御型资产,它并不能使投资者在短期内立马赚多少钱,它是用来‘守住财富’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银保也一样。”该人士说。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消费者都觉得银保应该是赚钱的工具,没有在短期内见到利润,就认为这是骗人的。
这些消费者买了银保之后,最关心的问题是:有没有银行存款利率高?回报快不快?时间短不短?据介绍,确有银保销售人员针对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投其所好,拿银行储蓄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与银保做片面的比较,在其中,难免有夸大的成分。于是,“收益高”、“时间短”、“见效快”等一系列的误导就产生了。
正解:保险保的是不确定性
另一家保险公司的人士则表示,银保的买卖双方都必须搞明白,买一份保险,到底要保什么?保利益?保收益?都错了,保险保的其实是“风险”。
“人生有两大风险:一是人的风险,二是钱的风险,保险就是保‘人财两空’的风险。”这位人士表示,保险可以将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由这种“不确定性”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限制在了相对可以预见的范围之内,在很大程度上是变“完全不确定”和“相对可确定”。
“所以,客户在买保险前,应该多考虑我还有什么‘不确定性’需要进行限定,而不是带着‘我要赚多少钱’的想法去买。”他打了一个比方说,要到冬天了,肯定是买防寒服,如果你抱着“只要是衣服就行”的想法去买一件短袖衫,那就肯定错了。
正解:将储蓄与保障相结合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花最小的成本获取保障,银行和保险公司衍生了一种将储蓄、保障二合一的新型理财产品,这就是银保产品。
“银保产品的优点是,保障成本低,还有各种附加险提供比较全面的保障功能,保险合同到期后,能够返还本金和一定收益,保障、收益两不误。但缺点就是,保障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都是5到10年,其实很多寿险都是保到70岁、80岁甚至终身。所以,如果单纯把银保当成纯理财、纯收益型产品购买,这也是不对的。”有关人士说。
正解:缴费和保期是不同概念
今年45岁的张先生是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月收入在3万-5万,有一个12岁的女儿。他告诉记者,2006年7月,他在某银行办业务时购买了一份银保,缴费期是5年,保险期是10年,每年缴费5万,到期后返本给利。张先生说,本想给女儿当做教育储蓄,但5年后取出来时,却发现连25万的本金都不能保证,他对此感到不解。
针对张先生这个问题,记者询问了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缴费期”和“保险期(满期时间)”是不同概念,由于不明白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些投保人会把“缴费期”当成保险产品本身的终结期限,张先生就是没有弄明白这一点,在5年后去办手续提取资金,却发现自己属于主动退保,只能拿回合同上约定的“现金价值”的金额,并由此形成损失。据悉,张先生的这种保险只有在10年满期后取出,才能保障本金和收益。
外地创业者无法自己缴纳个人社保?离职跳槽者生怕社保断缴无法买房?自由职业者又怕因为没社保孩子上学受影响?这些问题无忧保统统给你解决,只需手机3分钟操作,保你社保不断缴,让你生活有依靠!了解详情请咨询: 4001118900
标签: 保险